“见习基地”求解高校就业难题
5月26日,高温炙烤着大地。郑州大 学第一学术报告厅内,热度丝毫不亚于室 外,如同蒸笼一般。但是,下午一点开始, 便有郑大在校学生自发陆陆续续进来。不到 三点,能容纳数百人的整个大厅,已经座无 虚席。即将在这里举行的,是就业中国网大 学生见习基地启动仪式。 “我是看到海报后过来的。希望能在这 里找到适合自己的见习单位。”郑州大学电 子商务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擦了一把脸上的 汗水,告诉记者。 显然,对大学生们而言,就业高温对他 们的炙烤,更甚于当日39摄氏度的天气高 温。目前河南全省高等院校由3年前的50 所增加到80多所,在校学生突破80万人。 庞大的就业大军,令狭窄的就业通道更为拥 挤。 “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作为企业和毕 业生的双向交流平台,或许能为这些学子带 来清凉。”中国就业促进会大学生服务项目 办公室负责人赵玲表示。 如果从经济的视角观照,大学应届毕业 生对于企业而言,无疑只是一个半成品。在 就业之前,如何实现半成品到成品的转换和 打磨,无疑至关重要。而大学生就业见习基 地,正是这方面的有益尝试。 就业链条断裂之痛 郑州大学大四学生李敏,一段时间以来, 为找工作几乎跑遍了郑州的大小人才市场和 形形色色的招聘会。但是,令她失望的是, 绝大多数她比较满意的工作,都限定了多多 少少的工作经验。“我们刚毕业,哪儿来的 工作经验呢?”李敏不无抱怨地说。 其实,李敏的经历,是绝大多数高校 毕业生的共同遭遇。当他们学成后走向市 场,发现他们的就业空间已经变得越来越 小。 但是,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也是一肚子 苦水。不少人力资源经理对记者表示,招聘 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无形之中 增加了培养成本,延长了企业的盈利周期。 更为担忧的是,多数情况下,在支付庞大的 培训成本后,这些毕业生在练就本事后,往 往选择更高的工作平台。他们只好把招聘限 定在有工作经验范围内。 对于大学生就业的普遍性难题,赵玲直 言不讳地说, “很多情形下,社会将大学生 就业难归结为扩招。但是,扩招的数量,与 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中催生的大量就业机会 相比,依然存在很大的空间。关键问题在 于,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日益 凸现,许多人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另 一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