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新特区需要新思维

信息来源:2007.06.01 大河报 李传金

新特区争夺战 一场资源争夺战突然拉开,角逐方来自 国内多个区域经济体。 日前,一媒体披露湖北、湖南、辽宁、广 西、四川、广东等6省区同时发力竞逐第三个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一场争夺战,一时 成为抢眼的政经话题。这一改革试验区的概 念因有别于1979年以来设立的深圳、珠海、 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故称新特区。 在各方竞相表态的背后,实质性的操作 已经启动,这让人看到了6省区暗战已经打 响。显然,争夺方看到了国家改革试验的政策 资源优势,借以争抢区域经济的隆起先机。 在这场争夺战中,中部的声音最为响亮。 借助今年两会,湖北集体发声,80余名人大 代表与政协委员呼吁国家在武汉设立新特 区,明确提出为中部地区机制创新积累经验。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走在最前面的湖南, 当然不愿意看到这次机遇旁落。湖南在陈述 争取新特区时表示,在长株潭3市进行综合 配套试验,有利于打破区域体制机制性障碍, 对中部地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的 先导、示范作用。 其他省份也不示弱。广西推出了包括沿 海的南宁、北海、钦州和防城港4市为主体的 北部湾经济区,理由是,这一地区是中国与东 盟合作的前沿地带,是西南地区走向东盟、走 向世界市场的门户。四川则提出了相似的理 由。 处于发达地区的广东,争夺这一改革试 验区的决心更大。他们采取把广州开发区与 南沙开发区捆绑申请的办法,试图凭借经济 强势,拿下这一更有分量的资源。政府表态, 申报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中。而当地媒体更是 摇旗呐喊。 而地处老工业基地的辽宁,更有得陇望 蜀之意。去年12月,辽北新区刚刚获得国家 发改委审批的辽宁省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现在,把这一省级头衔升格为国家级的报告 已经送达国家发改委。他们的理由是用新体 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一条振兴东北老工业 基地的新路子。 含金量较高的政策资源 不久前,中国大飞机项目落户天津市滨 海新区,这让人再次瞩目天津。事实上,一年 前,国务院决定把天津市滨海新区作为国家 第二个综合改革试验区后,国务院给予了相 当多的先行先试的政策激励。 早在两年前,上海浦东新区作为国家第 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更是获得了更大的 政策红利。一个例子是,浦东在行政管理体制 上实现了颠覆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