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曲线“救储” 应对“失血”之痛

信息来源:2007.06.07 海峡财经导报 徐永

“这几天股市的震荡对我们影响不大。”建设银行广州越秀支行一位理财经理说,“储蓄业务和此前相比没什么异常。”“从年初开始,我们分行每月储蓄额就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工商银行广东某分行个人金融部门的廖凯告诉笔者,“流出的储蓄大多进入了股市或是基市。”如果说贷款资金违规入市给银行带来的是资产收益风险,那么大量储蓄入市,则对银行造成了更直接的资金成本压力。而推动第三方存管系统上线,成为眼下银行业缓解资金压力的“救命稻草”。 银行资金成本压力骤增5月30日,在A股上市才半个月的交通银行公布其2007年一季度业绩,在总资产、净利润指标等均有骄人表现的情况下,个人存款较年初仅增长3.76%,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85亿元人民币。而央行上海总部1-4月的行业数据亦显示,4月中资银行人民币储蓄存款减少85亿元。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副主任曾刚分析,储蓄资金进入股市,银行的资金成本会显著上升——居民储蓄属于银行低成本资金来源,进入股市后虽仍能以同业存款形式回流到银行体系,但流动性却不及居民储蓄,利息成本也更高,从而抬高了银行的资金运营成本。“而当前银行还没有完全完成零售战略的转型,”他估计当前吸收储蓄等低成本资金对部分银行仍显必要,“有些还会十分迫切”。理财产品“挽留”储蓄在储蓄缩水、资金成本压力上升的背景之下,银行纷纷谋变。“后3个季度,我们将积极主动进行负债管理,多吸收成本相对较低的资金,维持息差的稳定,并争取略有扩大。”交通银行首席财务官于亚利表示。据了解,由于前几个月储蓄增加额不乐观,部分银行又重新开始在存款业务上下工夫。“我们将主要通过多发理财产品来弥补储蓄的减少。”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人士介绍。事实上,发行人民币和外币理财产品,已经成为各大银行“斗法”基金、股票和保险等投资产品的有力法宝。以上海市场为例,进入2007年以来,几乎每个月都有超过30个银行理财新品面市。不过曾刚认为,这其中存在一些误解。银行理财严格来说属于与基金性质类似的委托理财业务,属于中间业务,所吸收资金是不可以进入银行资产负债表、作为银行运营资金的。但目前,大部分银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