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烂漫春天故事

信息来源:2007.07.27 大河报 李素莉

$F题记──$E $T1992年,南国春早;1992年,北国秋明。 这一年春天,一位令人尊敬的老人完成了一次震惊中外的巡视;这一 年秋后,党的十四大正式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度奠基。 在经历一段争论、碰撞、迷茫期之后,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 中,已经“裹足”的改革开放该向何处去?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该如何抉 择和传承?思想领域的左右碰撞与纠缠又该如何厘清?这些事关国家命 运和民族复兴的重大命题,都在这一“春”一“秋”中找到了答案,获得了 动力。 迷雾荡尽,在“春天故事”的气息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得以遍地 萌发,改革开放得以陡然加速。人们的创业热情被极大释放,经济领域万物 萌生,千帆竞舞,百舸争流,中国当代经济史上的很多事物(如楼花、股票 等),都在这一时期蹒跚起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在中国大地上稳稳 地扎下了脚跟。国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迅速攀升。 在河南,政策红利促使我省经济快速发展,GDP翻番,一批企业家开始 崭露头角,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接连涌现。 但问题也接踵而至:投资过热和投机盛行带来了刺眼的“泡沫”,计划 体制与市场机制的矛盾与碰撞形成“暗流”,内外复杂局面带来的“滞涨经 济”已经悄然逼近。 一度游移的中国改革开放如何再度获得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底 姓什名谁?河南版“春天故事”被如何讲述?敬请品阅《春天故事》。$E 兴奋的1992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 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 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这首家喻户晓的《春天的故事》,通 过歌手的甜美歌喉,迅速传遍了神州大 地。 在歌声中,1992年变得兴奋和焦灼。 这一年,55岁的尹明善凭着手里的 20万元开了一个9个人的小作坊,生产 摩托车发动机;上海的郭广昌和几个同 学凑钱注册了一家公司,成为后来复星 集团最早的雏形;大连的徐明拥有了自 己的第一家企业。 这一年,胡葆森带着在香港赚到的 第一桶金回到河南,和当地的建行合资 成立建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万隆带 领双汇生产出第一根火腿肠;郑州市糖 烟酒公司职工陶百兴辞职下海,在郑州 桐柏路开了一家名为“路边鸡”的饭店, 短短2年赚了20多万元。后来又和爱人 一起,共同打理郑州百兴食品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