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俄罗斯建厂遇阻

信息来源:2007.07.20 大河报 谭野

7月11日,从俄罗斯传来消息:俄罗斯经 济发展和贸易部同俄罗斯工业和能源部以 “对发展本国民族汽车工业益处不大”为由, 拒绝签署4项在俄组装中国汽车的协议。 除了项目审批上的阻击外,莫斯科还拒 绝给予多个中国汽车项目税收优惠,而按照 俄罗斯政府的政策,这些企业应该享受上述 优惠。这些项目包括长城鞑靼项目、奇瑞在 新西伯利亚的组装项目等等。 如果没有这些税收优惠,中国企业在俄 罗斯组装生产汽车根本没有利润可言。 遭遇闭门羹 此前,中国汽车企业多以整车销售方式 向俄罗斯出口,且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颇 受欢迎。但由于整车出口的成本太高,中国 汽车销往俄罗斯利润并不如传说中的丰厚, 所以力帆、中兴、长城等汽车企业便希望通 过在俄罗斯本土化生产提高利润。 然而一度颇受欢迎的中国车企,这一次 却吃到了闭门羹。 这是为何? 采访中,重庆某汽车企业的一位负责人 告诉记者:“这与俄罗斯的地方保护主义有 关。”他告诉记者,由于技术和产品的老化, 俄罗斯本土汽车企业的占有率以每年10%~ 12%的比例萎缩,其最大的俄罗斯伏尔加汽 车厂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从2003年的63%降 到了现在的40%以下,并几度停产。中国汽 车的进入影响到了俄罗斯本土企业的利益, 最终导致了这一事件。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耐人寻味的是,日本铃木汽车公司已于 6月初与俄罗斯方面签署“工业组装”协议, 从而可以获得以优惠关税进口汽车零部件 组装生产汽车的资格及其他串串“绿灯”。对 中国汽车企业的“阻拦”和对日欧汽车企业 的“欢迎”,形成了鲜明对比。 市场人士指出,随着丰田、通用、大众、 日产等国际汽车巨头纷纷到俄罗斯投产,俄 方不再像当初那样迫切需要引进外国的汽 车企业,因而开始选择合资对象,实力较为 单薄的中国汽车企业便成了被“婉拒”的对 象。 “莫斯科不愿意给中国企业税收优惠, 因为他们怀疑中国企业是否能够提供合乎 质量要求的轿车,并且在合资企业内生产; 实际上他们喜欢邀请来自美国、西欧、日本 和韩国的汽车企业投资,因为他们引进俄罗 斯的是最新的和自己原创的技术。”吉林大 学汽车工程学院的一位教授道破“天机”。 7月10日,俄罗斯工业和能源部部长维 克托·赫里斯坚科在俄新社北京俄罗斯新闻 中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