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待改
《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初衷是为了 强化国家对进口车市场的管理,强化中国对 进口车市场的话语权,但现在的情况却恰恰 相反,这是当初没有意料到的。 也许一开始便注定了坎坷的推行之路, 经过长达3年的讨论,《办法》才艰难出台, 之后生效日期一推再推。到今年6月,距离 2006年12月31日正式实施之日仅过了 短短半年时间,各方的质疑之声又将其推向 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舆论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销售方式 上。汽车经销业态的单一化以及外方汽车企 业在中国市场强大的话语权,使得该政策看 上去出现某些失衡。而各方探讨的焦点是, 《办法》失衡的地方如何修改。 就在本文截稿日前,全国500余家经销 商共同策划的一份修订草稿,已递交至商务 部,消息人士透露;商务部已经开始着手调 研,并制订修改方案。 经销商集体上书 摆在眼前的这份《关于修订和完善<汽 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的建议(草稿)》让中国 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感到肩头的担 子不轻。 《草稿》是由北亚车市联手全国十几家 有形市场与经销商的“娘家”中国汽车流通 协会共同发出的心声。“我们汇集了全国四 五百家经销商共同的意见。”亚市总经理苏 晖告诉《财经时报》记者。 《草稿》主要就经销商地位的变化、有形 市场等其他经营业态的发展等六项存在争 议之处做了说明。 而《草稿》的雏形是今年“两会”期间全 国工商联向全国人大提交的一份议案。议案 指出,《办法》存在六个方面缺陷,主要集 中在厂商话语权方面,该议案还提出了 四点建议,要求创造自由竞争的市场环 境,并应允许品牌经销商在市场内自行 设立分支机构,厂家不得干预等内容。 截至目前,该议案并未见答复。“但 商务部已经明确表态,正在考虑修改,而 且有些专业会议已经开了,承认在《办 法》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说明议 案已经到达商务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 合会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业商会副秘书 长乔永锋说。 强化垄断利益的法规 经销商卖车必须经过厂家授权,是 《办法》的核心内容,其客观结果是,“强 化了厂家在厂商双方关系中的地位。”北 京汽车流通协会会长卢锦华一语破的。 厂商之间游戏规则由一方制定,其结果 不言自明。 早在《办法》制定过程中,经销商的 从属地位便已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