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大调整:考验企业的真正实力
一场力度空前的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即将展开。6月19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从7月1日起,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将作调整,包括:取消钢铁、化工等553项“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服装鞋帽、陶瓷等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出口退税,并将1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改为出口免税政策。对于经济高度外向化、服装鞋帽等传统产业发达的福建来说,此次出口退税调整影响面之大、所涉及的商品品种之多可想而知。据福州海关统计,今天前五个月,福建的出口额为181.17亿美元,其中涉及取消退税的商品的出口额为3.18亿美元,涉及降低出口退税率的商品出口额为84.29亿美元。那么,面对出口退税政策大调整,福建企业该如何应对呢? 企业在“大限”之前抢关华灯初上,泉州市兴宏服装服饰有限公司的厂房里依然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加班加点地赶制一批出口到美国的服装。“因为出口退税率降低,眼下这份订单就要损失5万元,但已经来不及和客户商量更改价格了,舱位也已订好,只能自己来承担损失了。”公司老板郑清泉无奈地说道。其实,忙着组织赶工的不仅是出口生产企业和外贸公司,还有船运公司。“7月1日之前的船期已经全部排满了。”福州一家货运代理公司的业务员告诉记者,调整出口退税的消息公布后,出口企业就开始抢关出口,而海运费用则一路上扬。从2006年9月以来,船运公司和物流公司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情况——每一次的出口退税调整都会引发出口企业“抢出口”的热潮,但此次或许是船运“繁荣”持续时间最短的一次,因为此次退税政策调整没有设置过渡期。尽管企业抢关出口,但大部分企业仍免不了“挨一棒”。泉州一位经营运动鞋出口生意的老板介绍说,现在大家都在抢关出口,但时间太紧了——生产一个集装箱货柜的货物,大企业要赶工四、五天,小企业则要十多天,很多企业可能无法在7月1日之前完成手上的订单。正因为如此,和外商谈判、利用提高出口价格来减少损失,成为很多企业主忙活的大事。主营鞋类产品出口的福州金山某外贸公司陈老板在看到退税政策调整消息的当天,就赶忙联系多家外商洽谈提价事宜。他介绍说,目前人民币升值幅度已达6%,劳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