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跷跷板”效应让基民感受冰火两重天

信息来源:2007.07.12 海峡财经导报 弘文

如果有人观察过基金业绩的表现,一定会发现基金表现于最近出现了“跷跷板”的现象:今年前期净值上涨居前的部分基金近期落到了后面;而排在较后的一些基金业绩则快速前进。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有没有哪些基金的业绩表现一直保持在前列? 基金业绩“跷跷板”根据晨星中国截至7月6日的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基金业内共有121只股票型基金,其中,最近3个月内涨幅居前的10只基金,包括华夏回报、华宝兴业动力、博时主题行业等,他们的净值表现在最近3个月内上涨的幅度在34.72%-43.65%之间(由7月6日起回溯3个月)。不过,有意思的是,上述这些近期表现强势的基金,在更早前的表现则有点“低迷”。在更早前的3个月(即今年初至于4月初这段时间),上述基金的表现有4只排在业内下游(指排名业内后1/3),4只在业内中游(业内中间1/3),仅有2只排在了前1/3,而且,其中还有一只是指数型基金——深证100ETF。相反,倒是今年前3个月表现强势的基金倒是更多地在最近3个月暂时沉到了市场的后半部分。比如,最近3个月中垫底的最后6只基金,全部在今年头三个月名列行业前茅,从第2名到第23名(前1/6)。今年的“头号基金”在最近3个月的表现也落到了86位。股票表现大“切换”那么,基金业绩“跷跷板”的原因在哪里呢?答案还是在股票市场里,以5月30日为分界线,A股市场的股票表现,出现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冰”顷刻成了“火”,而“火”刹那间融成了“冰”。一个简单的数据是,从5月30日至7月3日,股价出现正收益的189只股票中,只有13只股票在5月底的涨幅处于市场前列(定义为前200家上市公司)。相反,上述189只股票中,倒有半数以上是前期表现落后大盘的股票。有意思的是,在最近一个多月中,跌幅最大的30只股票,全部是前期上涨名列前茅的股票,“涨得越凶,跌得越惨”似乎成了市场近期调整时分的真实写照。行业表现也验证了这个状况,同样是上述两个时间段的收益对比。前期涨幅最小的金融业(股价算术平均涨幅),在最近一段时间是相对表现最好的行业。前期行业表现最后3名,全部进入了近期的前5名。市场的热点在上涨和调整世道间切换的情况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