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中华老字号”

信息来源:2007.01.05 大河报 李传金

2006年12月19日,商务部 发布了重新认定的430家“中华 老字号”,这是在全国1.6万家老 字号中严格筛选出来的。官方 第一次梳理自生自灭的传统商 业生态中积淀的文明成果,有 评论认为是振兴和发展老字号 而采取的切实举措,被赋予老 字号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的事件。可是。仅仅认为商务 部对中华老字号进行评比只是 拯救商业品牌,有失偏颇。如 果把这次评选,放在全球化的 背景下观照,它的意义就不是这 样简单了。 中华老字号,作为中国千百 年来历经淘洗留下来的文明成 果,分布在我国传统商业中的各 行各业,它们的存在见证了我国 商业发展的历程,也是我国商业 历史留给现代社会的“活化石”, 可以说,它们正是中华文化传承 最生动的载体,凝聚了历代商业 前辈的艰辛与智慧,这些中华老 字号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也是我国优秀的商业品牌。穿着 它、吃着它、用着它,我们就能体 验到传统文化的滋养。 可是,不容乐观的是,据河 南省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洋 快餐知名品牌麦当劳与肯德基 的年销售收入总是排在河南餐 饮业的第一、第二位,又到年终 盘点时,相信2006年也不会有意 外的情况发生。调查显示,前来 消费洋餐饮的人群以青少年为 主,孩子们在美美地消费着洋 餐时,也在消费着洋餐隐含的 文化,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消费 中,逐渐认同、肯定、赞美这 种文化。随着青少年消费人群 的大量增加,这些洋品牌在河 南的扩张步伐也越来越快。河 南如此,全国亦然,当然,餐 饮仅是洋品牌占领国内市场的 一个代表而已。事实上,从吃到 穿到用再到洋节,都市人群生活 的每个层面上都能感受到洋品 牌的包围。 那么,相时应的是人们享受 中华传统文化滋养的机会就会 越来越少,对自己的文化认同感 就会越来越生疏。比如老字号的 认同,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衰弱, 当然,老字号墨守成规被烂掉, 也是市场规律使然。圣诞节刚刚 过去,看看孩子的兴奋感,就能 看出洋文化带来的冲击。从这个 层面上认知,商务部打造的“中 华老字号工程”,看作是坚守、传 播、继承中华传统文化而打遣的 一座新的长城,并不为过。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