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类理财产品卖得慢 投资者眼光太“高”?
一个理财产品,年收益率达到多少才能吸引你的 目光?来自金融机构的信息显示,现在不少投资者眼 光“高”得惊人。中国银行理财师林持操表示,以往客 户对回报率的要求只是比存款利率高一点,现在的 “行情”是,预期年收益20%的产品都很难让客户们动 心,他们对年回报的心理价位已经提高到30%-40%, 甚至更高。 以春节市场为例,收益较低的稳健型理财产品普 遍卖得慢,甚至卖不动了。事实上,与往年相比,现在人 民币、外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有明显提高,基本上美元 理财产品一年期固定收益都达到5%左右,挂钩海外基 金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尽管没有明确的收益区间,但预 计的比较收益也接近10%左右。可对很多投资者来说, 这样的回报已经难以满足日益高涨的“胃口”。 年回报不到3%的货币市场基金,更是遭遇“寒 冬”。有关统计显示,货币市场基金整体规模依旧锐 减。截至去年底,所有货币市场基金规模合计仅795亿 份,与年初时的2089亿份相比,减少了62%。华富基金 公司基金经理沈雪峰分析,尽管今年年初以来,加息预 期日趋强烈,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稳步提高,但总体来 看,货币市场基金行情仍然看淡。 变化的背后,是一些投资者日益“浮躁”的投资心 态。由于去年股市、基金的火爆收益,令一些投资者心 理预期失衡,忽略了投资风险。这种心态在新股民、新 基民中格外明显,很多人看到不少基金的收益翻了一 倍后赶紧入市。在2006年高收益的“参照”下,这类群 体对于投资回报的心理预期自然高涨。相比之下,以中 老年为主要销售对象的国债,销售情况依然良好。 金融专家认为,尽管市场前景看好,但2006年的 牛市很难复制,很大程度上获益于去年股市行情的股 票型基金净值翻番的行情,同样难以再现。在这种背景 下,一味追求暴涨,是一种非理性的投资心态,把“鸡 蛋”全放在一个高风险的篮子里,更不是明智的选择。 林持操认为,每个人都要给自己和家庭预备一笔收益 稳定、波动较小的风险准备金,一般来说20%左右的配 置比较合理。诺安基金有关人士指出,目前投资者可以 更多关注那些有既往业绩可参考的、遵循长期稳健投 资策略并且具有良好抗跌性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