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用数据库联网防“老赖”

信息来源:2006.01.19 大河报 王振

个人信用数据库全国联网没有按时缴纳电话、水、电、燃气等费用,将可能被银行打上“失信”的标记。1月16日,央行宣布,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于2006年1月正式运行。据了解,此前,河南各商业银行已与央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联网并进行试运行。据人行郑州中心支行征信处负责人介绍,去年7月,河南各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已与央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联网进行试运行。8月,河南6家城市商业银行的个人信用信息进入全国的数据库。10月底,河南11家城市信用社的个人信用信息进入全国的数据库。全省农村信用社正在积极创造条件,争取2006年年底前进入。目前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的自然人数已达到3.4亿人,其中有信贷记录的人数约为3500万人。截至去年年底,收录个人信贷余额2.2万亿元,约占全国个人消费信贷余额的97.5%。个人信用数据库里存些啥?随着我国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正式运行,入库的每个人都对应着一个记载信用信息的信用报告,全面记录了个人信用活动、反映个人信用状况。据人行郑州中心支行征信处负责人说,央行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目前采集的商业银行信用记录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个人信贷交易信息以及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个人信用报告中包含有个人身份、居住地点、职业、银行信贷、信用卡、贷款担保、个人结算账户、个人住房公积金等有关征信信息。据央行披露,其还将逐步完整采集个人的身份信息和社保、住房公积金、税务、教育、法院、公用事业等单位的相关信用信息。个人信用数据库有何作用?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人行郑州中心支行征信处负责人说,一方面,数据库构建了各商业银行共享的借款人信用信息平台,任何人到任何一家银行申请贷款时,其在全国所有商业银行的贷款状态及还款记录就能被查到,银行可据此及时发掘优质客户,同时对有不良记录的借款人审慎授信或进行贷款限制,让那些想钻空子的人无空可钻。广发行郑州分行个人银行部个贷中心负责人丁凌波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今年8月,该行受理10多位市民的贷款买房申请。这些人提供的收入证明来自不同单位,该行随即查询了这些人的个人信用记录,信用报告显示,这些人同属郑州某房地产开发商。据此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