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加冕后的财富密码

信息来源:2006.02.17 大河报 李素莉

牡丹距国花很近2月14日是情人节,是红玫瑰得宠的日子。可是,在春节前后更长的时间里,被人们热议的却是牡丹。2006年1月12日,洛阳一家媒体刊登了《国花如评出,牡丹定独尊》的文章,引用洛阳市牡丹开发管理办公室主任金志伟从中国花卉协会得到的消息说:“‘一国一花’(牡丹为国花)方案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最终议案。”随后此文被广为转载,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2月13日,金志伟对该说法一口否认,称:“这只是小道消息,没有确凿证据。”2月14日,记者拨通了中国花卉协会秘书长王殿富的手机,他在电话里说:“关于国花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交了多种方案,其中呼声最高的是两种,双国花和一国五花。”“双国花”指的是牡丹和梅花同时加冕国花,“一国五花”指的是牡丹为主国花,另外兰(春)、荷(夏)、菊(秋)、梅(冬)并称为“中国四季名花”。上述几种方案的支持者各执一词,均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议案,要求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进行表决。这个消息足以令牡丹的粉丝们欣喜,因为不论哪种方案胜出,牡丹都将中榜。对于记者“能不能说牡丹当选国花的可能性比较大”的说法,王殿富肯定地回答说:“可能性是比较大。”牡丹乃众望所归“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当年,蒋大为的这首《牡丹之歌》随着电影《红牡丹》传唱大江南北,牡丹艳冠群芳的形象逐渐深入人心。2006年2月11日,记者来到洛阳采访。尽管牡丹花期未到,但洛阳城里到处弥漫着牡丹的气息,以牡丹命名的大酒店、宾馆门前凌寒怒放的盆栽牡丹、柜台上待售的鲜艳生动的唐三彩牡丹画、印有牡丹花图案的牡丹饼、遍布城市角落的30多个牡丹园,无不在向人们诉说着这个城市对于牡丹的热爱。“期望之中,盼望已久。”洛阳市神州牡丹园总经理吉举用这八个字来概括对牡丹加冕国花的期待。他说:“国兴花荣,牡丹花形多,花朵大,一派雍容华贵、富丽堂皇之相,象征着祖国的繁荣昌盛,定为国花再合适不过了。”对于牡丹竞选国花的强劲对手梅花,吉举的评价是:“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体现的是一身傲骨,与国家对外开放的形象不相符。另外,梅花入画虽多,但画来画去大多是红梅,梅花花色品种单调,花形也没有牡丹大气。如果说牡丹是大家闺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