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昨日,在河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省长李成玉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2005年及“十五”工作,阐述了“十一五”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着力点、2006年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并就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提出了要求。$$会议结束以后,本报记者约请了部分人大代表、我省的经济专家和参与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的有关人员,对报告进行了通俗的解读。$$回望2005年$$关键词:1万亿元$$报告摘要:2005年,预计全省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增长14%左右,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元,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工农业生产再创新高,其中粮食总产916.4亿公斤,新增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37.5亿元,一般预算支出1115.5亿元。金融机构的各项存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解读:2005年,我省成为全国第5个生产总值超万亿元的省份,人均生产总值在2004年突破1000美元的基础上又有大的提高,超过1200美元。财政收入同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70元,群众存款余额增加,说明我省经济发展的总量和质量都是良好的。$$2005年各项目标任务的胜利完成,标志着“十五”期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突破和跨越。国民经济连续5年实现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和较高的增长质量,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高出全国2个百分点。与2000年相比,经济总量增长7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支出均实现翻番,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关键词:新兴工业大省$$报告摘要: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100亿元,产品销售收入接近1万亿元,均比2000年增长2倍左右,全省销售收入100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6家,超200亿元的企业3家,我省已成为新兴的工业大省。$$解读:我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目标,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去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300亿元左右,实现利润突破600亿元。2005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700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5年累计转移农村人口600多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0.7%,提高了7.5个百分点。去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亿元的县市有66个,超2亿元的35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