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劈三门 豫西根文化四记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西部,相传大禹治水时用神斧把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泄黄河水东流,三门峡由此得名。女娲补天、夸父追日、黄帝铸鼎、中流砥柱等典故都发生在这里,是中华民族人定胜天、英勇坚毅、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基因形成的渊薮。$$三门峡还是黄帝时代仰韶文化的发现地和中心区域,郭、虢、焦、陕等姓氏的起源地,著名郡望弘农郡的所在地。$$仰韶记源$$三门峡存留着很多有关黄帝、大禹和老子等中华文化源发性人物的遗存和传说,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铸鼎塬与黄帝陵铸鼎塬位于灵宝市西20公里的阳平镇。这里是《史记·封禅书》所载的黄帝铸鼎升仙之处。相传黄帝升仙时,百姓苦苦挽留,扯下了他的靴子和龙须,人们把黄帝的靴子埋在他铸鼎之地,是为黄帝陵,成为后人瞻仰拜谒之地。在铸鼎塬周围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已发现20余处仰韶文化遗址,说明文献记载和传说并非无根据。$$仰韶文化遗址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在三门峡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后来在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陆续发现同类型的文化遗址1000余处,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仰韶文化。仰韶文化以内容丰富的彩陶为其主要特点,被认为是黄帝时代创造的文化,该文化陶器上的鸟、鱼、蛙及人首虫身等彩陶图像,与图腾有关,可能就是最原始的“姓”的标志。$$三门六峰文献记载大禹治水“凿龙门,劈砥柱”。大禹治水,劈山疏流,不仅留下了三门峡这个地名,还形成了六峰奇观,其中最有名的是“中流砥柱”,唐贞观十二年(638年)唐太宗到此巡游,在砥柱石上题诗云:“仰临砥石,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存。”$$函谷关与《道德经》函谷关位于灵宝市北15公里。据《史记》记载,老子见周室衰亡欲隐居关中,西行至函谷关,被关令尹喜强留著书,老子作《道德经》五千言而去。$$虢国记根$$三门峡还是郭、虢、焦、陕等姓的祖根起源地。其中郭姓在新百家大姓中排名第16位。$$虢国是西周初年的姬姓封国。其辖境大致同今天三门峡市所辖范围相当,都邑在上阳,即今三门峡市区东南李家窑遗址。位于都邑城北的虢国墓地,是保存完整的虢国国君及贵族墓地。据《左传》记载:公元前658年,晋献公采纳大臣荀息的建议,派使臣送国宝“千里马”和“白玉璧”给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