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车别忘签合同
新闻背景去年年底车市销售旺季时,刘先生在某车商处交了1万多元订金订了台车,后来这款车因车源紧张价格又涨了,于是车商口头承诺的交车日期便被一推再推,没有了准确时间。此类事情绝非个例,去年车市销售喜人,现车车源供应紧张时,很多读者给本报打来电话反映此类情况,就连签了购车合同的马先生,也一样遭遇到此类烦心事,“交了订金,现车迟迟不交,退车却又不给退订金”。为此,记者针对购车合同事宜进行了多方了解。现状扫描合同格式“千人千面”,且签者很少在收集到的多份由车商提供的购车合同中,记者发现不同品牌经销商所提供的购车合同各不相同,即使同一品牌不同经销商的合同文本也有所差异,可谓是“千人千面”。比如在双方称谓上就有很多种,有些车商称车商与消费者为供方与需方或销售方、购车方,有些称为甲方、乙方;购车合同条款规格更是不尽相同,有些车商提供的购车合同又长又多;有些则除了客户信息外,关于车型、交车时间等只是三言两语,既不说清责任,也没有违约责任条款。购车签订合同是保证车商与消费者双方权益的一个依据,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刘先生那样买车不签购车合同的人不在少数。“虽然厂家要求车商卖车要与消费者签购车合同,但大家都觉得麻烦,很多时候也就省了。”某车商告诉记者,很多消费者不愿意签购车合同,担心万一退车时退订金麻烦。“签合同有些麻烦,好像也没这个必要,万一自己不想要车,也不太好退。”已交了订金等待提车的卫先生如此向记者解释不签购车合同的原因。而经销商一方由于车源不在自己手里,到车的时间有时不好控制,所以也不会强烈建议消费者签购车合同,“万一签的合同上规定的交车日期到了,却交不了车,遇到较真的客户可就麻烦了。”因此,目前买车大部分的情况是客户订车交订金,经销商开收条。等现车到了,客户选好车,钱一交,发票一拿,开着车就走了。问题焦点集中体现在合同条款不对等、条款笼统、用词不严谨等方面就车商形式各异的合同文本,记者咨询了河南力天律师事务所的肖泽领律师。“规范的合同文本应包括,合同双方当事人明确信息、买卖什么物品、数量及价格、购买车辆的质量、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双方违约责任及双方纠纷解决方式。”肖律师表示,目前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