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开发”掩映国企“变脸”

信息来源:2006.02.24 大河报 周健

一台台机器,不久之后就将被移至他处;一块块土地,在扒掉老建筑之后,将会被新的高楼、绿地或其他建筑设施覆盖;而一个个工人,在取得“自由身”之后,将会骑上自行车或挤上公交车,风尘仆仆地赶赴新厂区去上班。这,就是郑州“西部开发”后所呈现的图景。10多个大中型国企及更多的中小国企,从此远离“故土”,迁往他处。大幕,从3月正式拉开。实际上,在过去的几年中,这场迁徙就在悄悄进行。而这次,几个“个头大的难啃的骨头”,包括白鸽集团、电缆集团、嵩岳棉纺集团,也被有关方面下决心拿下。改制,与搬迁同步。巨大的土地收益,似乎让国企改革的各种疑难问题“迎刃而解”。但,一向举步维艰的诸多国企是否由此就具备“输血”和“造血”功能?10余家”老大难”国企、20万产业工人、17平方公里土地以及数百万人的未来生活。”一体两翼”中的搬迁2月20日,郑州国棉四厂临近棉纺路的地方,一座家属楼的废墟上,几辆挖掘机正在紧张施工。一个路人驻足观看,一脸迷惑地问旁边的一位老职工:“你们四厂现在就开始搬迁了?”“谁知道呢?这是建新的住宅楼。报纸上不是说吗,先迁三厂。”那位老职工扬了扬手中的报纸,“不过,我们这儿也为时不远了。”他们的议论,指的是郑州市政府于不久前正式提出的“西部老工业基地”改造计划——在为期数天的“用地调整规划”评审会上,一个事实最终形成:郑州棉纺厂、白鸽集团、郑州电缆集团等10余家国有企业将逐步迁出西区,腾出地方后,整个区域17平方公里将会变成绿色产业生活区。“郑州市委、市政府已明确下达文件,要求现有厂区土地按照调整的规划由政府收购储备后进行公开出让。目前,市政府已完成郑州电缆厂(指郑州电缆集团)的土地收购工作,郑州二砂(指白鸽集团)已完成土地评估工作,郑州棉纺厂已初步选定搬迁地址。”郑州市代市长赵建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土地置换,再造新厂,这是郑州西区10余家大型国企今后面临的共同命运。就在此前,郑州电缆厂已完成铝材公司的东迁工作,而此后不久的3月初,该厂(集团)首批200余亩的土地将作为今年政府储备土地“第一拍”,公开亮相土地市场。与其情形稍微不同,搬迁中的重中之重是郑州几家棉纺厂的异地重建。记者了解到,郑棉三厂已作为其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