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之“怪”现象透视
核心提示:眼下,正值大学生找工作的高峰期。一场连一场的招聘会,各种名目繁多的面试,让学子们疲于奔命。2月18日至19日,郑州市人才交流中心召开了今年首场大型人才交流大会,500多家单位提供了1.2万个岗位,3万多人拥入会场,最终有8000人达成初步意向,其中招聘数量较多的是基层营销人员、营销类管理人员、健康专员、行政管理、各科教师、客服人员、畜牧专业人员、文职类人员、通信工程师、各类技工等岗位。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大学生求职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值得深思的“怪”现象。不选优等生却选中等生2月18日上午11时,现场已经是水泄不通,人山人海,有些公司的招聘台前已经是里三层外三层。“我这么优秀的条件,这家企业竟然拒绝我,真是奇怪!”从人群中挤出来,姚峰沮丧极了。他是河南科技大学学金融的应届毕业生,大学四年来,当过学生会干部,获过奖学金,英语已经过六级……“你看,我的条件在我们班里是最优秀的,还有这么多证书。”姚峰给记者翻看他的各种获奖证书。“可是,这家公司却拒绝了我,真是令人气愤。”他感觉“很受伤”。“一个条件优异的优等生,面临众多机会频繁地跳槽;另一个条件一般的中等生,在原地踏实地工作,你说,我会选择哪个?”河南某家知名商贸公司的负责人王先生给记者出了一道双选题。“我当然会选择后者。”王先生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在近几年的招聘中,我们发现一个现象,越是优秀的学生,他面临的机会越多,跳槽的可能性也比一般学生大得多。而成绩一般的学生对单位的要求不会太高,会更加安心工作。现在的学生心态都比较浮躁,这山望着那山高,企业培养一个人才不容易,还没有发挥作用你就跳槽了,企业的损失岂不大了?所以,即使在学校表现一般,但只要踏实肯干,忠诚度高,我们就聘用。”记者随即又采访了十几家招聘单位,其招聘负责人大多表示了与王先生一致的看法。目前,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是应届毕业生的敬业精神和对企业的忠诚度,而这恰恰是许多应届大学生所缺乏的。应聘文秘要问酒量在现场一家贸易公司的招聘台前,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的李娜递上了自己的简历,她在校是学生会干部,主持过校级晚会,个人条件比较出众。该公司负责人对她比较满意,详细地询问了诸多情况。最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