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发展模式不可复制?
$T老区,贫困县,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曾经头顶这几顶 帽子的长汀如今重拾自信,因为这里呈现出另一派气 象:新修的马路宽阔平整,高大的厂房整洁如新,在新建 的现代化工业园──长汀腾飞开发区内,国内及港澳知 名服装、纺织企业鳞此栉比。 在2005年度福建县域“经济发展十佳”评价中,长 汀一跃成为“经济发展十佳”第一名。 为什么长汀会有如此飞速的发展?这个问题吸引着 记者来到了长汀。$E A、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了 12月23日,地处闽西山 区的长汀已是天寒地冻,但在 长汀华兴针织培训中心却热 火朝天,一批20-40岁左右 的农民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认 真地学习针织技术。记者正是 在这样的情景下采访了长汀 县大同镇南里村农民肖金华。 “我是第一次来参加针织 技能培训的。”一脸淳朴又有 些羞涩的肖金华不无憧憬地 告诉记者,“我们家只有2亩 多的土地,种田加上农闲时打 点零工,夫妻俩一年的收入不 过5000元,日子一直过得紧 巴巴的。参加政府组织的免费 技能培训可以掌握技术,到纺 织厂工作,这样收入就会高一 些、稳定一些。” 与肖金华有相同想法的 长汀农民不在少数。据了解, 长汀从2003年起采取“政府 买单、社会承办、订单培训”的 措施以来,全县已有2万余名 16-40周岁的农村富余劳动 力参加针织、电平车等技能培 训。尤其是2004年长汀承担 国家“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后, 全县通过定点培训、巡回培训 等形式组织免费纺织技能培 训达1.5万人次,培养了一批 较为熟练的纺织产业工人,吸 引了不少纺织企业落户长汀。 “培训后的农民工综合素 质大大提高,或可直接上岗或 很快就能适应岗位,公司因此 减轻了不少负担,产量也随之提 高了。”长汀南祥针织公司经理 李永告诉记者,长汀县的培训方 式对厂家而言很有吸引力。 目前,香港南益集团、台 湾厦昌针织、晋江天守服装织 造、泉州安踏制衣等几十家知 名纺织企业已落户长汀。全县 现有纺织企业190家,拥有20 万纱锭、2万线锭、2500台织 布机、1.5万台针织机、1.6万 台电平车,员工3万余名,初 步形成纺纱、织布、服装加工、 出口与纺线、织片、缝盘、后 整、出口的产业链,成为闽粤 赣边纺织产业的重要基地。如 今,长汀人不必外出,就可以 在家门口打工了。 B、县城比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