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企业(家)社会责任感

信息来源:2006.02.09 海峡财经导报

在创出民营经济发展的 “晋江模式”后,晋江人再次创 出令人注目的慈善“晋江模 式”。在晋江,慈善活动已经成 为一项常规性、制度性的社会 活动,慈善事业新格局使社会 福利保障逐步走上社会化轨 道,以往由政府唱主角的公益 事业变成“民办”。更令人关注 的是,在募集到的慈善基金中, 本地私营企业的捐赠金额约占 总数的55%,成为中坚力量。 “晋江慈善活动已经与发达国 家和地区的慈善事业接轨了。” 庆祝50岁生日时,世界首 富比尔·盖茨宣布将“捐出所有 个人财产”。他说,财富就是义 务,“不仅是巨大的权利,也是 巨大的义务”。或许对于盖茨而 言,只有与社会道义挂钩,财富 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 但中国的企业家显然没有 达到这样的境界,“富豪榜”与 “纳税榜”的倒挂让人感慨不 已,尽管“慈善榜”与“富豪 榜”基本还是对应的,但捐出与 挣进数额的比例并不相称,依 然难令人满意。据透露,中华慈 善总会近两三年来募集到的善 款超过六成来自国际捐赠,国 内富豪的捐赠仅占15%。 在感叹中国企业家的“为 富不仁”和国外企业家的“乐 善好施”之时,专家指出,变慈 善活动的“利他型”为“互利 型”可能才是实现企业和社会 双赢的一条捷径,而要使中国 的富豪们对财富的使用能“豁 然开朗”,还有赖于制度环境的 优化构建及教人行善的主流价 值观的形成。中国目前99%以 上的企业家是中小企业的企业 家,处于创业过程中,大多面临 企业生存和个人生活的困境, 他们对于物质要求的欲念可能 表现得更强烈,或许只有制度 更合理了,才能让企业家追求 企业最大利益的行为和追求社 会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有机结 合。 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还没 有意识到慈善捐赠能实现互利 双赢──不但能做大自己的事 业,还能成为社会好公民。事实 上,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 人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骨子 里多少有些仇穷仇富的中国人 需要保留让弱者也能体面生存 的社会理想,社会也必须为弱 者提供帮助。倡导和谐是大智 慧的政治哲学,而慈善则是构 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支点。 当然,慈善责任不是企业 履行社会责任的唯一或首要方 式,企业的社会责任还包括经 济责任、法律责任、环保责任、 能源责任等。在中国,“企业社 会责任”是最近两年才作为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