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移民"拷问社会公平

信息来源:2006.03.27 大河报 司爱武

随着一年一度高考的临近,海南、天津、上海、北京、新疆等地又陆续封堵“高考移民”。然而,山东、山西、河北等地的不少考生却“顶风而上”,竭尽全力进行“移民”。与此同时,全国两会关于高考地域公平的呼声也此起彼伏,而高考地域不公导致的“高考移民”现象也受到了空前的关注。所谓高考移民,是指非正常流入某地的高考考生,即仅将本人及父母户口空挂他省,高考时到户口所在省报考。有人说,高考移民是社会的一大“毒瘤”,它侵害了被移民地考生的合法权益。有人说,限制报考地域、计划性分配招生名额的行为,是对学生受教育权的强行干涉,是地方保护主义在作祟。那么,“高考移民”根源何在?谁在“高考移民”过程中渔利?“高考移民”问题如何破解……“高考移民”之移民之惑自从过了狗年春节,省直某机关朱先生的心里就没有踏实过,儿子今年要参加高考,可成绩一直不好不坏地处于中等水平。在和一些学生家长交流时,他得知不少家长准备把孩子转移到北京、上海或者海南等地,听说那些地方的分数线要比河南低100分左右。可朱先生在这些城市根本没有亲戚朋友,如何把孩子的户口“弄到”分数线低的城市,成了他当前最大的心病。“谁能让我的孩子以北京考生的身份参加高考,我愿意给他5万元钱。”朱先生非常认真地告诉记者。河北廊坊的博士后胡毅家原在河北廊坊大学城外的一家研究室下属的实验室工作,担任中层领导和学术带头人,有房有车,生活、工作条件优厚。但去年,他突然作出决定,舍弃每年百万元的科研经费,不顾爱人“失业”的后果,千方百计将工作调到了北京总部。胡先生说,此举是为了把孩子的户口迁到北京,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因为北京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比河北的要低很多,在北京能上北京大学的分数,在河北只能上个二类大学”。其实,因孩子考学问题而烦心的绝非朱先生和胡先生两位的个别现象,而是一个庞大的“朱先生、胡先生群体”。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高三学生“集体移民”的壮观景象。这些学生在学校老师的组织下,集体转移到上海、北京、海南等城市的学校学习,以这些城市的考生身份参加高考,而实际上老师还是原来的老师,同学还是原来的同学,只不过花钱换了一个身份而已。根据海南省教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