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铜管:身怀利器终成“江湖老大”

信息来源:2006.03.10 大河报 周健

金龙铜管的扩张,表面上是市场份额的扩大,骨子里却是自主创新的不断增强。这一点,造就了其成本竞争优势,不但使其在国内睥睨群雄,也让欧美、日本等地区和国家的铜管制造巨头低头俯就,成为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产品“加工厂”。不断扩张,只为更加接近产品应用基地;自始至终坚持专业化,只为使自身变得更加强大。金龙铜管的经验,为河南制造业的整体突围、发展提供了可资研习和借鉴的范本。“现在,美国的一家同行已停掉了自己的一条生产线,做起了我们的美国市场代理;欧洲最大的铜管制造企业正与我们洽谈战略合作;日本的几家企业坐不住了,他们表示要组建代表团到中国考察,但被我们拒绝了……”说出如此“狂狷之语”的,是金龙精密铜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龙铜管”)的董事长李长杰。2月底的一天,郑州,年届花甲的李面对记者侃侃而谈,神采飞扬之中流露出世事洞明的平和。金龙铜管,已成世界范围内铜管制造行业的龙头老大。而这,也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在国内,它立足本部,布局珠三角、长三角,牢牢控制国内制冷设备行业的“生命线”;在国际,它以自主创新和低成本的优势,令诸多同行业企业感到大兵压境、“心惊胆战”。利器,藏于咄咄逼人的锋芒之中。而金龙铜管的由小到大,由大而强,利器使其所向披靡。贴近市场的“低空飞翔”“我们李总目前正在外地考察,近期有可能会与国际性的大公司形成实质性的合资合作意向。”3月上旬,金龙铜管的一位高层人士向记者透露。这样的消息,并不令人感到吃惊。该集团多年持续不断的异地规模性扩张,早已成为家常便饭,其版图,涵盖国内,并逐步延展至国外。1998年,金龙铜管收购山东的新龙铜管厂,又在青岛建立管件厂,产品直供海尔、海信等著名企业;次年,该集团投资1.5亿元在新乡本部建成两条生产线,增强了对新飞和国外知名制冷企业的铜管供应能力;2001年,金龙铜管收购了濒临倒闭的山东曹县新宇铜管公司,并兼并了中科院七一三所,跨行业重点发展动力型锂电池;同时,与日方共同投资2.5亿元,在浦东建立上海龙阳复合精密铜管股份有限公司,并将日资无锡川村毛细管企业收至麾下。作为与此的对应,该集团紧接着就与日本合资1740万元,创建了金乡精密管件公司。2004年8月,金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