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纵深考问: 消费环境背后的机制缺陷

信息来源:2006.03.10 大河报 万军伟

2006年“3·15”的主题是“消费与环境”。事实上,当环境日益成为伤害消费者的致命因素时,我们更需要纵深考问和探讨的是:当前的消费环境背后,存在着一套怎样的机制,它们有着怎样的缺陷?或许,这才是根本问题所在。又是一年“3·15”。似乎蒙上了一圈光环,或者已成为某种精神寄托,每年的这个时间,总要组合成一场各方参与的盛宴。消费者的期待和诉求,媒体的兴奋和需求,商家的惴惴不安,在这场盛宴里,可谓五味俱全。但是,当我们酒足饭饱离席后,总有一种空落和寂寞的感觉。年年岁岁,大抵如此。“3·15”过去后,一切似乎改变不多。消费者依然弱势,霸王条款依然盛行,侵权事件仍然在不停上演。是“3·15”本身的问题,还是有关部门和协会的原因,抑或是消费者、商家和媒体的问题?似乎都是,似乎又都不是。2006年,在举国营造“和谐社会”的背景下,“3·15”的主题敲定为“消费与环境”。中国消协解释说,“这与目前国家的工作中心相呼应,也是与整个社会大环境相适应的”。事实上,中消协近些年来开展的一些主题活动,比如“安全健康消费”、“绿色消费”、“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健康·维权”等,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涉及了“消费与环境”的问题。但今年,“消费与环境”又一次被专门设定为主题,无疑,在这背后,意味着消费环境上存在着强烈的危机问题,也折射出更深远的含义。弱势个体背后的强势商家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当前的消费环境,或许能明白“消费与环境”主题背后的重重危机。3月7日,郑州市民尚女士又一次来到位于丰乐路的汤米洗衣店。一个月前,她在这里交付了一件刚买一周价值不菲的品牌新衣。然而,当她取衣时,却发现这件原本色泽鲜艳的衣服,出现局部严重掉色失真的现象,袖口甚至发白,与洗涤前判若两样。但是,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汤米洗衣店始终拒绝承担责任。最终,该店有关负责人表示,可以由尚女士自行去河南省洗涤行业协会鉴定,如果鉴定结果证明,衣服确系洗涤而非磨损原因损坏,可以进行全赔。但是,由于鉴定程序复杂以及店方的不配合,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见微知著,这起消费者遭遇的最普通事件,体现了当前令人不满的消费环境。近些年来,国内市场秩序的整顿虽然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假冒伪劣产品仍然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