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专家 搬迁“三峡”
核心提示$$三峡工程建设期间,抢救库区文物成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考古界的大会战中,实力雄厚的河南文物工作者当仁不让地出现在三峡两岸的山坡、沟底。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古建筑研究所、河南东方文物建筑监理公司、郑州市考古研究所、郑州大学文博与考古系、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等单位的上百名文物工作者冒酷暑、顶严寒奋战数年,打出了河南文物工作者的声威。$$据不完全统计,10年里,河南文物工作者在三峡文物抢救保护工作中,仅参与搬迁复建的古建筑就达90多处,约占整个三峡库区古建筑搬迁复建总数的90%。$$端午节那天,记者沿宜昌至重庆600多公里三峡工程淹没区采访文物抢救和保护工作,所到之处,看到最多的是河南文物工作者的身影,听到最多的是河南文物工作者的动人故事——$$古建筑群“落户”凤凰山$$“凤凰山评上‘国保’,应该给河南的文物专家记头功!”$$端午节那天,屈原故里宜昌秭归正在举行端午文化节,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这一天,屈原祠刚刚迁址的秭归凤凰山特别热闹。秭归青滩江渎庙、郑万琅老屋、屈原故里牌坊、郑绍年古建筑群、王氏祠堂等20多处三峡库区淹没线以下的古建筑,刚刚迁移落户于凤凰山。$$凤凰山古建筑群于5月1日正式开放。记者在现场看到,各建筑群的主体工程已经恢复原貌。$$“凤凰山复建文物的数量、规模、集中程度均为三峡库区之首,被人们称为中国地面文物复建博物馆。凤凰山古建筑群已于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秭归县文物局长梅云来兴奋地告诉记者,“请你转告河南的文物专家,我们谢谢他们对秭归文物所作出的贡献!凤凰山评上‘国保’,应该给河南的文物专家记头功!”$$梅云来说,1999年,河南的文物工作者来到秭归,帮助进行了文物大普查。河南古建筑研究所所长杜启明,副所长牛宁、张玉石,河南东方文物建筑监理公司经理高中明、副经理郭绍卿等文物专家先后来到秭归,对秭归进行了7年的文物搬迁保护工作。其中,凤凰山的21处古建筑群是河南专家帮助实施搬迁的。搬迁过程中,21处古建筑群,没有一个构件因搬迁而导致损坏,没有一件文物被盗。$$秭归文物搬迁复建工作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著名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