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位专家把脉小麦产业链
河南小麦产量占全国的1/4,80%的耕地种的是小麦,但我们的品质比不过人家,价格方面也没什么优势。传统模式的河南农业走到“十字路口”,如何拉大产业链?$$昨日,“2006中国小麦产业链论坛”在郑州召开,来自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美国小麦市场中心及我省业界等数百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面粉、食品生产企业及研究机构的代表,对我国特别是河南小麦产业链存在的问题、走势及发展方向发表了高见。$$河南小麦产业链陷入困境$$昨日,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等在郑州围绕小麦产业链发表高见,他们的到来,将为我国特别是河南小麦产业链出现的困境进行把脉会诊,提出新的发展理念,必将对我国特别是河南小麦产业链如何做强做大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以河南为主体的黄淮海地区生产的中筋小麦,被农业专家誉为全球范围内最好的。河南小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作为产粮大省,多年来,国家要“粮票”,可县、乡的“粮帽子”却越戴越穷。粮多本是好事,但沉甸甸的麦子带来的却是沉甸甸的忧虑:由于当年生产的麦子“吃不完、销不了”,大量积压,庞大的库存日益成为财政的包袱,粮食风险基金超额补贴一度占省财政预算的1/3左右。$$传统模式的河南农业走到“十字路口”,如何拉大产业链,小麦的出路成了事关河南经济的战略性问题。从2002年12月开始,路透社在其全球硬质小麦出口报价单上首次列入了郑州小麦,同时每日发布郑州小麦期货价格;2003年3月,优质强筋小麦还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低迷的小麦价格大幅度提升。所有这一切,都预示着全国第一小麦种植和产量大省河南正在走出困境。$$但旧愁才下眉头新愁就上了心头。我省在优质小麦种子繁育上取得了累累硕果,豫麦34、郑麦9023等良种在全国都十分有名。同时,各级政府积极推广强筋小麦等优良品种,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一些地方优质小麦良种因“种错了地方”,收获后达不到优质小麦标准,农民只好将其作为普通小麦出售;不少地方匆匆引导农民种植不适合本地区生态的优麦品种,导致良种“水土不服”,优质小麦优质不优价……据国家粮食局对河南、山东等5个小麦主产省122个优质小麦品种的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