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纺织服装业:受困“夕阳思维” 探寻创新之道
$T“当前福建的纺织服装业并 非‘夕阳产业’,关键在于创新。” 在5月18日举办的以“加强海峡 两岸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 主题的“2006年海峡两岸三地纺 织服装行业创新论坛”上,与会专 家的这一观点在企业家代表中产 生了强烈共鸣。业内人士认为,专 家提出的纺织行业品牌创建和营 销创新,将为当下纺织服装行业 提供新的发展思路。$E “夕阳”之辩 现在一提起纺织服装 业,许多人就将它与“夕阳产 业”联系起来。 所谓“夕阳产业”,是指 一些趋向衰落的传统工业。 其特点是:能源、原材料的消 耗较大;劳动和资本使用较 为密集,环境污染较严重;生 产设备老化,技术构成和生 产效率低下等。 那么,福建的纺织服装 行业是否也成为“夕阳产业” 了呢? 近年来,中国纺织服装 行业似乎步入了“多事之 秋”,连续经历了配额取消、 出口征税、“特保”措施、人民 币升值、出口退税取消、中欧 和中美纺织品谈判等事件。 由于行业进入门槛低,劳动 力密集且市场竞争日趋激 烈,行业利润进一步萎缩。同 时,企业征地困难、流动资金 不足,加上原材料涨价和产 品跌价两头挤压,该行业面 临着严峻的考验。这些“症 状”在福建省表现得尤为明 显。据福州海关统计,2005年 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额只有 47亿美元,增长速度仅为 6.15%,比上年同期下降了近 5%。 即便如此,在不少专家 眼中,纺织服装行业依然潜 在着勃勃生机。 北京依文集团董事长夏 华以其公司的发展经历为 例,提出了“创新振兴产业” 的观点。她认为,只要不断地 创新,做大做强品牌,纺织服 装业就不会沦为“夕阳产 业”。据悉,在去年年底中央 电视台举办的“创新中国”颁 奖典礼上,“依文”是唯一赢 得品牌创新大奖的服装品 牌,而其他获奖品牌都属于 IT、科技等领域。 香港国际品牌时装发展 管理中心副总裁王翔生博士 直言,国内纺织服装企业与 国际企业相比,还有很多地 方亟待改进,一些企业倒闭 并不是由于市场竞争过于激 烈,而是因为自身存在不足 之处,“但不能因此就称纺织 业为‘夕阳产业’”。 无独有偶,5月13日在 厦门举办的“海峡西岸青年创 业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郎 咸平以韩国LG公司为例,亦 提出了相同的观点:在福建, 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夕阳产 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