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问中国基金业三大怪象
近年来,中国基金业的发 展速度极快,但这掩盖不了其 背后的重重积弊,在投资风 格、人才流动以及决策模式等 方面,中国基金业依旧问题丛 生。$$ 怪象一:同质化严重,基 金产品名目繁多,但是难有独 特风格$$ 这一现象已引起管理层 的高度重视。最近,证监会下 发《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 内容与格式准则第7号(托 管协议的内容与格式)》,就 托管人如何对基金公司的投 资行为行使监督权作出详细 规定。主要监督内容包括基 金投资范围、单只基金二级 股票池的建立、关联交易等 三个方面。$$ 基金名不符实、“风格漂 移”现象可能主要是由基金自 身的利益最大化动机和业绩 排名压力所致。$$ 上述现象的存在也与我 国股票市场上市公司的质量 和可投资深度有关。截至 2005年四季度末,我国股市 有18只股票其基金持股占流 通股的比例都超过了20%, 上海机场、G长电、G中兴、中 国石化、招商银行、中国联通、 G万科A、贵州茅台、G华侨 城、G宝钢、浦发银行等股票 的基金持股的比例都超过了 30%。$$ 怪象二:货币基金经理半 数换人$$ 根据“晨星中国”提供的 最新数据,2005年内共有87 位基金经理被公告调整岗 位,这个数字超过当年任职 基金经理总数的40%。相比 前一年,基金经理的变动人 数足足上升了24人。历史上 任职期限最长的基金经理也 在当年离任。据统计,美国基 金经理管理1只基金的平均 时间为5年左右,而我国历 任基金经理的平均任期大约 只有18个月左右。这个状况 在2005年的弱市之中更加 明显。$$ 半数换人的货币基金经 理,成为2005年变化最为剧 烈的基金经理岗位,相比当年 年末基金数,50%的货币基金 更换基金经理。晨星数据显 示,2005年共有13只货币基 金更换了基金经理,其中有2 家货币基金在当年两度更换 基金经理。按照年末26只货 币基金计算,有半数货币基金 在当年更换基金经理。相比之 下,当年债券基金经理的位置 则最为稳固。这个情况恰恰和 2004年完全相反,在2004年 债券型基金更换基金经理的 比例最高,而货币基金最低。 债券基金经理的更换势头在 今年有所减弱,2004年有6 家债券基金更换基金经理,比 例超过54%。而在2005年,仅 有2家债券基金——景顺长 城恒丰债券和招商安泰债券 换人,换人比率仅为16.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