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拼”才会赢

信息来源:2006.06.01 海峡财经导报 张伟伟,巫望群

$T杨华基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福 建省社科院党组书记、研究员 “泉州的企业比较散,表现为 ‘四处开花’,但没有一朵花开得特 别大。浙江民企在起步阶段和泉州 相似,但现在已经逐步向产业集中 发展,一个乡镇就集中发展一个产 业,求精求特色,但不求全。这是现 代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分散 的、小规模的生产维持不了多久。 按照经济地理学,一个城市只 能有选择地发展一到两个产业,泉 州目前迫切需要进行产业整合,但 不能通过行政手段。这些企业要自 发进行产业调整,否则很可能被外 地企业吞并。” 林嘉騋 全国政协委员、原福建省 科技厅副厅长、福建省海峡科 技交流协会会长 “我觉得除了‘小富即安’的心 态外,还与泉州的企业家不擅长横 向联合,不善于整合资金、人才、市 场和技术四要素有关。如果泉州企 业能学习国外先进的运营模式,加 大新产品的研发和品牌的构建力 度,将生产外包给代工厂,就可以 突破发展瓶颈。” 郭铁民 福建师范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 心主任、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 长、教授 “这和泉州当地的商业氛围、商业 传统有关系,泉州的企业家们尚未充 分认识到现代产业经济的规律。现代 产业经济一方面要求生产专业化、高 度分工;另一方面又要求高度融合,形 成产业集群、产业链。而泉州企业发展 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兄弟分家’的 情况,‘分家’后各自生产同种产品,既 没有形成分工,也没有融合,各自为 政,这不符合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 当前对于泉州来说,调整生产力布 局很重要,各个县市应该形成自己的特 色产业,并和其他地区分工合作。” 土地短缺、连年工荒、劳动密集型产业频频遭 遇贸易壁垒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泉州的发展,这些 迹象也表明泉州经济以往凭借的土地、劳动力成 本优势正在丧失,是泉州民营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的信号。在新的发展时期,“爱拼”的泉州企业家 除了敢拼、爱拼之外,该怎么拼、拼什么成了最值 得思考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分别采访了杨 华基、林嘉騋、郭铁民三位专家。$E A、家族企业的发展 关键在于摈弃家族式管理 记者:提到泉州的民营 企业,很多人会马上把它和 家族企业相联系,认为是家 族式管理制约了泉州民营企 业的成长,这是否意味着泉 州的家族式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