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加速洗牌 八成电子支付企业面临淘汰

信息来源:2006.06.22 海峡财经导报 雷中辉

电子支付企业的生死考 验日趋逼近。 6月初,中国人民银行行 长周小川在金融基础设施建 设研讨会上提出,一些市场创 新产品如网上支付、移动支付 等电子支付方式,在缺乏规范 约束的情况下发展可能面临 一定的风险,需要相应的法规 制度进行规范管理。 这是酝酿两年之久的 《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出 台前夕,央行行长就新技术的 出现对金融市场可能带来的 风险做出的首次评价。 《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 法》被认为是将电子支付企 业纳入牌照化管理的标志。 业界盛传,央行即将在今年 第三季度正式发布该管理办 法,其中将电子支付企业的 数量限制在10家。这意味着, 目前国内近50家电子支付企 业中八成将被淘汰。 [多重困境] “目前的市场状况并不 令人满意。”网银在线总裁赵 国栋表示,2006年是电子支 付企业关乎生死的一年。他 认为,目前第三方电子支付 企业面临同业竞争激烈以及 如何取得银行和用户信任等 多重难题。 iResearch (上海艾瑞市 场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 伟庆表示,企业数量众多造 成的后果是过度竞争。在 2000年中国电子支付业发 展刚刚起步之时,商户同支 付企业之间除了年费之外的 利润分成大致在1%-2%。国 内最早的在线支付平台—— 首信易支付(首都电子商城 网上支付平台)开出的标准 是1.2%。 但到了2005年,在支付 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免年 费、且分成比例低于1%的 “优惠条件”层出不穷。“再 除去同银行之间的分成之 后,支付企业所得无几。”杨 伟庆说。 “这种竞争的后果使第 三方支付平台无法完全控制 自己的商户,市场规模难以 做起来。”另一家支付企业的 一名人士表示。 此外,由于第三方支付 必须依赖银行作为清算管理 的核心,因此银行对于网上 支付的觉醒和热衷也对电子 支付企业的生存造成了压 力。目前,中国工商银行、招 商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 等都已在网上电子支付上投 入了很大力量。除此之外,央 行批准的15家外资银行准 许在中国开办网上银行,业 内人士认为,这势必会在 2006年年底中国银行业开放 之后对国内第三方支付组织 造成冲击。 而被多数第三方支付企 业认为是最大对手的中国银 联也已从2005年开始发力, 推出中国银联电子支付系统 (Chinapay)。另外,中国银联 还与中国移动合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