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会展业:招展为何难?
“如今招展是一年比一年困难了,像2004年首 届厦门‘汽博会’还有50余家汽车整车企业和百余 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参展,进入2005年第二届,参展 企业数量就有所下降,整车企业仅30家、零部件企 业约百家。”6月10日,曾是中国(厦门)国际汽车博 览会(以下简称“厦门汽博会”)组委会工作人员的林 先生无奈地告诉记者。一位放弃参加2005厦门汽博 会的客商说:“我们不是不愿意来,而是国内每年像 这样的展会数不胜数,且间隔时间又短,我们实在分 身乏术。” 近年来,福建会展业发展得红红火火,不仅有海 交会、项目成果交易会、投洽会等规模较大、规格较 高的综合性展会,还有台交会、海博会、纺织服装文 化节、鞋博会等专业展会。然而,与展会蓬勃发展、越 办越多形成反差的是,福建业界办展理念相对滞后, 同题材展览雷同严重,办展机构良莠不齐。于是,不 少客商对众多展会烦不胜烦,招展工作一年比一年 困难。 A、办展容易招展难 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晴 雨表”,会展业在促进地区经 济、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上的 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 识。然而,招展难却日益成为 制约福建会展业发展的一大 难题。 就拿第二届厦门汽博会 来说,招商工作努力了近一 年,最终参展的整车企业仅 30家、零部件企业约百家。更 致命的是,名为国际汽车博宽 会,最终却是厦门本地经销商 唱主角,这让专业客商大为失 望。于是,组织机构最不愿见 到的事发生了,只举办了两届 的厦门汽博会“无疾而终”。 据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中 国各地举办的全国性汽车博 览会逾20个,其中的“中国上 海国际汽车零配件及相关产 品展览会”和“中国(广州)国 际汽车展览会”等,与厦门汽 博会主题雷同。“厦门汽博会 发展乏力的原因在于招展难。 由于厦门汽博会与周边竞争 对手广州、上海的汽博会主题 相似度高、参展商品雷同,加 之时间间隔短,参展商只能择 优参展。”有业内人士分析认 为。 据统计,福州和厦门每月 举办的展会在一二十场左右。 但是,福厦两地囿于自身“体 能”,在发展会展业方面难以 与北面的上海,南面的广州、 深圳、香港,东面的台北等大 都市相抗衡。福建会展业由 此陷入“夹缝求生”的尴尬境 地。 “从会展环境看,福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