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之路 曲折漫长
核心提示$$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正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召开,我国今年申报的世界自然遗产项目——中国大熊猫栖息地及文化遗产项目——安阳殷墟先后接受审议。昨日,会议一致通过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安阳殷墟作为我国今年申报的唯一一项文化遗产项目,也将提交大会审议。$$申遗之路走过五年$$“殷墟尽管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的时间比较早,可真正走上‘申遗’之路,却是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3年之后。”安阳市文化局办公室副主任李付强回忆说,殷墟是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2月12日,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但直到1999年8月在安阳召开的“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才走进了人们的视野。$$2001年龙门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坚定了大家的信心。4月20日,安阳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启动了“一申四创”工程,申报工作被正式列入政府议程。随后,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将殷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请示上报河南省政府。5月20日,“河南省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时任河南省省长的李克强担任名誉组长,副省长贾连朝为组长,全力支持申报工作。6月22日,安阳市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正式成立。$$保护步入法制化轨道安阳市文物局局长段振美说,在殷墟的保护上,有两个基本的东西:一个是总体规划,一个是法规性文件。2001年10月10日,《河南省安阳殷墟保护管理条例》经河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正式施行。同年8月,《安阳殷墟文物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出台。2002年和2003年,国家文物局和河南省政府先后批准了该规划。$$段振美说,“条例”和“规划”的出台,标志着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入实质性阶段。$$申报文本高质量完成“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是敲门砖。”段振美说,申报文本是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正式文书,也是联合国评价殷墟文化遗产价值的依据。殷墟申报文本长达200页,文图并茂,内容翔实。$$经过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文本资料组半年多的努力,申报文本数易其稿,于2002年1月20日报送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