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改革 光“减”不行
案例:薪酬制度养懒了员工?$$A公司是一家成立不久的装饰设计公司,主要业务是面向商场、酒店以及房地产开发商,以承接大项目为主,市场定位较高。其目标是在10年内做到全国同行业排行前5名。去年底,公司老板惊讶地发现,全年下来,公司业务量基本饱和,但全年利润只有11%,而且年初公司承诺给员工的提成及奖金尚未扣除。$$老板非常震惊,认为是目前公司的薪酬制度没有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反而养懒了员工。于是,老板提出在下一年度要改革薪酬制度,对设计人员一律实行低底薪、高提成的薪酬管理办法,同时与回款率挂钩;要求每个设计人员每个月至少要完成合同金额为15万元的项目,达到这一标准则底薪为1500元(改革前无业绩指标情况下底薪为3000—6000元),不能完成者降职为设计助理,底薪降为800元;同时实行自动淘汰机制。 $$分析:单纯减薪隐患不少$$为什么在业务饱和的情况下,公司的利润却只有11%?原因可能有三:一是预算工作不到位;二是对过程没有进行合理的成本控制;三是设计项目接了很多,但没有重视回款。上述原因主要是财务管理不到位、职责划分不明确造成的。 $$为了改变现状,老板计划实施设计人员低底薪、高提成的薪酬管理办法,这个办法在实施过程中会带来许多问题:$$对设计师的职责定位问题。设计师是公司主要的技术劳动者和价值创造者,设计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出色地完成设计项目。但老板现在提出的每月15万元的项目指标,要求设计师不仅能够做项目,而且能够谈项目,并保证项目的回款。这样的话,设计师无形中就多了两项工作职责:拉活和要钱。而一般情况下,销售与设计分属两个职能序列,相应地对能力与专业的要求也不同,因此两者的薪酬构成和绩效考核目标也应该不同。但现在A公司采取的策略模糊了两者的界限,这样做必然会增加管理的难度。$$薪酬问题。将设计人员的底薪从原来的3000-6000元降到1500元,降低幅度如此之大,势必会引发设计师的不满和抵触情绪,很有可能出现消极怠工甚至人才流失的严重后果。$$绩效管理问题。老板设定的考核指标是每月完成15万元的项目,考核结果直接与设计师的职位升降、业务提成挂钩。但以月度为考核周期,可能导致设计师升降频繁,缺乏稳定性,同样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同时,也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