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职业枯竭”

信息来源:2006.08.10 海峡财经导报 薛佳佶

$T一名事业有成的建筑 师在功成名就之后,突然发现 工作带给他的不再是初始的热情和 满足,而变成不堪忍受的精神压力。在历 经了痛苦和折磨之后,他放弃了自己的工 作,逃往非洲原始丛林,开始了另一种生活。 这是美国作家格林尼的小说《一个枯 竭的案例》中的故事。 事实上,故事主人公遇到的问题已 是现代社会一个普遍现象──职业 枯竭,而这,正成为悬在现代人 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 剑……$E 实话实说 我和崔永元一个毛病 吃午餐的时候,贺宇偶然遇到分别五年的老同 学。老同学狠狠地盯着贺宇看了足足有60秒,叹了 口气道:“贺宇,你变了,现在的精神头儿怎么这么差 呀,才短短5年呀,你居然变成一个沉闷的老头子。” 随后,两人在一起聊了许多过去的时光。贺宇简 直难以相信,老同学嘴里那个激情澎湃、拼劲十足的 小伙儿会是以前的自己。可现在的自己总对着电脑 屏幕发呆,什么事也不想做,精神总是不集中,做一 个方案要花费很多时间,而且做出来的东西自己都 不想多看。最糟糕的是,身体也不听自己使唤了── 这一切都因为工作。 贺宇想起了崔永元。他和自己一样,面临职业危 机。其实,危机并非来自外部压力,而是自己的理想 主义造成的──自我加压,希望自己做得更好、最 好,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第一幕:5年前 激情澎湃期 “哦!我有工作了!”毕业前半年,贺宇挥舞着省 内某著名广告公司的聘用书,在宿舍楼道里欢呼。同 学都从宿舍里探出头来,羡慕地看着他。站在宿舍的 楼顶上,贺宇激情四溢,暗暗给自己定下了目标:“我 要用自己的实力打出一片天!” 看着自己参与策划的短片在电视上陆续播出, 想到自己的创意给客户带来滚滚财源,贺宇似乎看 见自己面前有一条金光大道。“我为广告而生,我 要做广告界的无冕之王!”贺宇时常这样鼓励自 己。无论是加班、联系业务、应酬交际,他都精力充 沛,应对自如,感觉自己就像一团大海绵,永不知 足地吸着。更令人佩服的是,贺宇的脑袋里充满了 创意,无论是策划方案还是广告文案,都很有创 意,让人眼前一亮。因为工作出色,贺宇很快转成 正式员工,并迅速成为部门骨干。 内心独白:那真是一段苦日子,但也是我的黄金 时期。广告公司的生存压力大,我不仅要面对激烈的 竞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