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催发永春“第二春”

信息来源:2006.08.31 海峡财经导报 陈晓东

没人的蒿草丛中,见不到正在收割蒿草的工人,只听得阵阵笑声传出。一会儿,一辆拖拉机轰隆隆地开到黄花蒿地旁的公路上,几名工人将刚收割下来的蒿草扎成捆搬到拖拉机上。这是记者近日赴永春采访时在永春东平镇太山村的药用植物种植基地看到的一幕。“已经割了几亩了。”承包这片基地的李海新黝黑的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一亩地光蒿叶就能晒出100公斤的干品,再加上细枝,亩产300斤应该没问题。”他告诉记者,这些干品已全部被永春县的生物医药企业收购。“这片药用植物种植基地由专家全程跟踪指导。今后引进的其他药用植物都将在这里进行试种,然后推广。”陪同记者采访的永春县委办公室副主任黄榕中说着,抬头环顾四周的青山,“除了黄花蒿,雪莲果已经在几个乡镇试种,目前长势不错。如果成功,将在芦柑园里大规模间种。” 据了解,黄花蒿是一种药用植物,可从中提取青蒿素(一种医药中间体产品);雪莲果则是一种药用水果。事实上,它们都是永春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一个见证。利用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适合中草药种植的优势,永春自2005年起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在今年8月10日永春县公布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汇报》中,明确提出将生物医药产业扶持为主导产业的设想。 经济之困:地少 工业发展不了永春县有着辉煌的过去。上世纪90年代,永春以农业大县的面貌出现在泉州市的经济版图中,其出产的芦柑品质好、产量大,远销海内外。但芦柑是初级农产品,附加值低,且近年来受到漳州芦柑、南平芦柑的冲击,永春芦柑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除了芦柑,另一个令永春人自豪的资源———无烟煤近年来也逐渐枯竭。据了解,上世纪50年代,永春探明的无烟煤储量达1.3亿吨,是全国地方重点产煤县。但经过多年开采,已探明的储量仅剩1000多万吨。就在泉州其他县市综合实力依靠工业化日渐强壮之时,靠煤和芦柑过着小日子的永春在泉州市各县区中的经济排名逐渐下滑。看着兄弟县市经济快速发展,永春人意识到“无工不富”,开始寻求“工业富县”之路。1999年,永春榜德—探花山工业区开始投建,几年间,先后有70多家企业进驻该工业区。凭借这些工业项目,永春的经济总量迅速扩大,2004年和2005年均跻身福建经济十强县。永春工业富县梦想刚刚起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