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春天没有鸟

信息来源:2003.06.17 大河报

树叶的温柔,花瓣的清雅,鸟声的婉转,随着工厂浓浓的烟雾,纷纷隐入了广漠的记忆。

一位老人默默地站在这片光秃秃的山头上,少年时代那熟悉的画面在他饱经沧桑的人生屏幕上巨浪般袭来。

老人的父亲那时是这座山的护林员,老人便跟着父亲住在这片山林里。

每天,他都会拿着一袋谷粒走到现在站的这个山头。看到他来了,鸟儿们便像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包围他,轻啄他,不顾一切地扇动着翅膀。他把手中的谷粒展开,鸟儿们便一窝蜂地围上去,他的每个手指上都有一只鸟儿,每只手上都有一排扇动的翅膀,他的手指稍稍一动,鸟群就会迅速变换位置。当他欣赏够了这些鸟儿呼天抢地吃食的场面,便把手中的谷粒轻轻地撒在地上,鸟儿们便离开了他的身体,落在地上啄食嬉戏。在他眼中,鸟儿就是每一根羽毛都充溢着灵气的天使,而这片山林正是天使们怡然自得的净土。

1966年,老人被村里推荐进入一所林业大学学习,后来成了一名国内著名的生态学家。只是几十年来为学业、事业而辗转奔波,老人竟没有时间回这片给他童年留下过无数美好回忆的山林看看。

又是一个春天,老人退休了。

他带着孙子回到了童年的那片山林。然而,眼前的一切令他触目伤情:昔日的茂林已被尽数伐光,山上光秃秃一片,山下是高大的楼房与烟囱林立的工厂;听不到鸟鸣,只听到车辆的喧嚣与机器的轰鸣……

“这是个没有鸟的春天!”下山时老人这样对孙子说。

老人就是我爷爷。

此刻他也许正在那片荒山上植树,他要让这片荒山重披绿装,他在翘首企盼老朋友的归来。爷爷说:“没有鸟儿的春天,不是真正的春天。我要把真正意义上的春天还给大自然,还给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孟强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