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乎千秋万代的工程必须冷静

信息来源:2003.06.17 大河报

规模空前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在今年10月开工,但其中关键的控制性工程——郑州孤柏嘴穿黄工程,却在河南当地引起许多水利专家和百姓的强烈争议,他们呼吁有关方面更多地为子孙后代和工程的综合效益着想,本着对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对穿黄方案做出最科学的选择。据悉,针对穿黄水利部拿出了两个方案,一是在黄河河面架筑渡槽,二是在黄河底部穿凿隧洞,而有关专家在北京比选会审时,“已基本确定为隧洞方式,不日将呈有关方面拍板定案”(见本报6月12日A03版)。

河南的水利专家对隧洞方案提出疑问,认为隧洞穿黄存在很大风险,呼吁应慎重选择,这不仅因其施工工期长、风险大,更因建成后检修难、易受地震影响等。而郑州一位市民专门在数千市民中进行调查,结果赞成渡槽方案的占总调查人数的75%,赞成隧洞方案的仅占15%。

当然,工程究竟是以哪种方式进行,尚有待有关方面在即将到来的3个多月里仔细论证,但就河南专家和百姓所提出的疑问、发出的呼吁,我觉得除了要有关方面认真而冷静地对待以外,它还向我们昭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当前我国国力逐渐增强的情况下,一些国人包括专家学者的心气似乎也在无形中被“垫”高了,乃至在考虑和处理一些问题时,缺乏一种理智的冷静。

毋庸置疑,在今日中国的许多方面,我们的技术力量、资金力量并不逊于一些发达国家,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们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我们未必不能做到。这当然是我们改革开放几十年中发奋图强所得到的必然回报,但也不能忽视,在这种心理背景下,一些人由此不管在什么事上都想营造出个“世界第一”、“前所未有”的效应来。这从近几年来我们进行的一些工程上可以看出来,比如摩天大楼耗费能源的弊端早已显现出来,“9·11”事件更暴露出了它的致命缺陷,但仍不能阻挡它在中国大地上的蔓延趋势,以至于三天两头会蹦出一个某地要建“世界第一高”的新闻来;再比如上海开通的磁悬浮商业列车,这种技术在德、日等国早已成熟,但一直因其造价过高而未真正投入商业使用,我们却开通了,很为中国人长了一回脸!

当然,这些事情和穿黄隧洞工程不具可比性,我也绝对相信有关专家在论证这个方案时是成竹在胸、有十二万分把握的。可渡槽和隧洞工程造价相当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