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人来京城 帮俺蒸窝头 善找门路肯动脑筋,经营诚实守信,打工的路子就越走越宽

信息来源:2003.06.19 大河报

本报驻马店讯 6月18日下午,在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桥处开“张记窝头”粗粮馍店的张志醒老汉,焦急地给老家再次打电话,让家里的人尽快物色好帮手进京帮助蒸粗粮馍,说他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

今年59岁的张志醒老汉,是平舆县古槐镇农民。去年3月,张老汉进京打工,见京城里卖粗粮馍的店很少,便萌发了在京城里经营蒸粗粮馍的念头。经过一个多月的张罗,“张记窝头”馍店顺利开张。小店虽是亮马桥一处巷道里极不起眼的一间馍店,但他精通粗粮馍的加工制作,他用从市场上买来的红薯面、高粱面、小米面蒸出的粗粮馍一出锅,因个个色正味纯,很快在当地打开了市场。每天中午和傍晚时,他各蒸两锅,往往是刚出笼不到半个小时便销售一空。来他这儿买粗粮馍的,除了附近居民和60多个糖尿病患者外,一些宾馆、酒店也常常到他这里预订粗粮馍。

今年6月中旬以来,经历了非典考验的北京市民,饮食观念也有了不少改变,更加注重饮食营养性。受这一大气候的影响,来他这儿买粗粮馍的人更多,有不少人是开着专车从大老远赶来的。因为他每天只蒸4锅粗粮馍,使不少慕名前来买馍的人空手而归。见此情景,张老汉决定把一年多来卖馍挣的钱用来扩大生产,从家乡聘用会蒸粗粮馍的老乡做帮手,准备在京城里大干一番。

张老汉蒸的粗粮馍,很地道,冷水和面、大火笼蒸,在北京朝阳区亮马桥一带“蒸”出了好名声。张老汉告诉记者,不在粗粮面里对小麦面,这是他认准的理儿。张老汉自豪地讲,只要肯动脑筋,再加上诚实守信,我们农民外出打工的路子也宽着呢! (记者 李钊)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