绢蝈蝈

信息来源:2003.06.17 大河报

绢能做成绢花,还能做成蝈蝈?要不是记者亲眼目睹,还真不知道我国民间艺术还有这样的瑰宝。昨日,记者在省消防总队一居民家属楼里见到这由蚕抽丝由丝织绢由绢而编织的蝈蝈,不由得惊叹——这绢蝈蝈,绝了!

绢蝈蝈这种工艺,目前在全国已经不多见了。记者前去采访年近七旬的绢艺大师秦三杰时,进门就瞥见了摆在圆桌上的一尊“白菜蝈蝈”。这是依照唐伯虎的名画“白菜蝈蝈”而做成的绢艺。记者被这惊世绝伦的作品折服了。蝈蝈在两棵白菜间跳跃,支撑蝈蝈重量的就是一只纤细的爪子,而这爪子就是由两根绢丝编织而成。这只翠绿色的蝈蝈,饱满的额头,小小的眼睛,鼓鼓的肚子还似乎在随着呼吸起伏,就连大腿上和胡须上的一根根毛刺都清晰可见。两根高傲的长须随着微风一颤一颤,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再看那白菜,青青的菜梗,绿油油的菜叶,菜梗与菜叶之间色彩过渡得相当自然。两鬓斑白的秦三杰老人指着“白菜蝈蝈”,淡淡地说:“这蝈蝈、白菜都是用绢做成的,一只小小的蝈蝈就需要118道工序。”

秦三杰出生在滑县四间房乡,他家有祖传绢艺绝活,秦三杰是这个家族中的第11代传人。从6岁开始,他就在父亲的熏陶下学习绢艺。在父辈的手下,绢制的花鸟虫鱼、人物等作品都栩栩如生,形态各异。但在这些作品当中,秦三杰最喜欢的莫过于蝈蝈了。他说,蝈蝈象征着吉祥如意,历代名人都对它情有独钟,他也希望自己制作的绢蝈蝈能够给人们带来愉悦。

看到秦三杰对绢蝈蝈这种民间手工艺术如痴如醉,父亲就将他送到了民间艺人韩学州、陈锦堂老师门下,潜心学习手工艺制作和绘画。在两位大师耳提面命的栽培下,秦三杰的艺术功底更加扎实。1956年,秦三杰入伍到福建服役,从事文艺演出工作。但是他一直钟情着自己的绢蝈蝈,一有时间就积累素材。1960年,秦三杰转业到上海树脂厂,厂领导发现了其特殊才能后,着意对其培养。他先后得到了国画大师张大壮、瓷盘画家吴维鸿、雕塑家林鸿喜、郑才守的指教,技艺日益精湛。1965年,秦三杰制作的绢蝈蝈受到了当时华东局副书记陈书谷的青睐,他亲临制作现场观赏,而且欣然提笔作诗赞道:蝈蝈鸣声闻千里,大地似锦百财聚。童叟喜取百年乐,咏唱祖国富强曲。

1984年,秦三杰被南阳特种工艺美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