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驾车=拿生命开玩笑

信息来源:2003.06.19 大河报

5月21日夜晚,郑州市的颍河路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名男青年在事故中丧生,肇事的是一辆黑色的普桑轿车。事故发生后司机驾车逃逸,后由于心里压力过大又投案自首。

肇事司机李某或许是良心发现,不但如实向民警交代了肇事经过,而且还承认自己属酒后驾车。根据有关交通法规之规定,发生交通肇事后驾车逃逸,使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负全部责任,对此,李某似乎没有任何异议。李某不仅要承担巨额的经济赔偿,而且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最使人惋惜的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惨死在他的车轮之下。事发当天早上这名大学生刚刚办齐出国留学的一切手续。

用死者父亲的话说,在气愤惋惜之余,还应该认真分析一下事故原因,能让更多的人从中吸取教训,远离事故。

案例剖析

酒后驾车充当了交通事故罪魁祸首。不知酒后驾车者是否想过,他是在拿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开玩笑。一旦出了事故,免不了还会连累家人。就交通管理的实践来看,笔者很想对酒后驾车者谈谈我们从鲜血和生命中总结出的经验和教训。

酒后驾车者有一种普遍的心态,觉得有把握、没问题,因为操纵车辆只是几个简单的动作,不需要动脑筋,况且平时这些动作已滚瓜烂熟。但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酒后驾车尤其是过量饮酒后驾车者,心里清楚动作没准,在处理突发情况时就更加明显,事实上酒后驾车发生的很多事故原因就在于此。

驾驶员一般都明白这样一种情况,处在正常状态下驾驶车辆,在处理固定或是移动障碍时,与障碍的间隔在30厘米至50厘米之间是常有的事,尽管如此,驾驶员却能很好地把握,因为驾车者头脑清楚、思路敏捷,事先已想好各种对策,一旦不能按原设想处理,备用的对策立即发挥作用,或是避让、减速,或是绕行、刹车,但在过量饮酒后思维与操作分了家,出现了心想事不成,力不从心的感觉,而且在处理一些近距离障碍时,往往出现判断错误,空间与距离在酒后驾车者眼中完全变了形、走了样,很多酒后驾车者引发了交通事故后,后悔不迭,遗憾之至。可悲的是这样的人还不在少数。

笔者有一位朋友已开了30年车,但酒龄与驾龄一样长,然笔者不得不服的是,他只要饮酒就不动车,有时车扔在朋友家,第二天再去开,有时干脆一进酒场就打电话约好人来开车,他说:“喝了酒开车会不会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