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改变旅游之六大猜想 猜想二 大旅行社能否捡“芝麻”?

信息来源:2003.06.18 大河报

郊游、国内短线、国内长线、出境游、入境游……对旅行社来讲,企业利润大小与目的地的距离成正比。所以,大旅行社一向是舍近求远:“我做一个澳洲游能挣1000多元,可弄一个昌平旅游,也就挣30元。你说,我愿意做哪个?”

因为“嫌贫爱富”,所以舍近求远。大社挑的是“西瓜”,京郊游、周边游主要由一些小旅行社来“捡芝麻”。

但凡事皆有两面。都说旅游行业是脆弱的行业,可是,脆弱的程度又有所不同。旅游产品的距离越远风险越大,越脆弱。今年以来,各大旅行社率先“瞎”掉的就是入境游市场,然后是出境游,最后是国内长线、短线、周边。今年五一,北京最有人气的“旅游景点”是市区公园。五一当天,陶然亭公园门口的车能排出二里地。

回溯以往,不管是“9·11”还是登革热,不管飞机失事还是巴厘岛爆炸,受打压最快、最大、最久的都是出入境旅游。

“嫌贫爱富”是企业的本能,所以,大型旅行社舍近求远符合市场规律。但经过非典之后,这种观念也许会有所改变。近距离旅游虽然利润空间小,但它的“抗打击”能力强。

其实,大社“屈尊”介入短途旅游市场,在非典之前已露端倪。中青旅从去年开始就力推大巴周边游,到山西的大巴游产品已经相当成熟,如果没有非典的话,五一期间山东大巴游就会推向市场。

长江三角洲的旅游资源丰富。近日,有消息说,这一区域的旅游部门正准备大力促进区域内旅游产品的开发。他们算了一笔账:一年的长假期只有三个黄金周,而周末却有50多个,周末在区域内进行近距离旅游将是大部分人的必然选择。他们认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居民的旅游消费欲望和支付能力比较强,其旅游消费也将普遍化、大众化,区域内旅游将成为该地区最主要的客源市场。

放眼全国的旅行社,北方官气最重,南方更贴近百姓和市场。所以可以预料,重视周边、重视区域内的旅游产品,必成气候。

得得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