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思中成熟

信息来源:2003.06.19 大河报

本来,我们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已颇为熟知,但翻开《长河逆影》,突然之间我们竟对自己业已熟知的“常识”感到了“陌生”——

在“伊人随风雅而逝”中,作者提出:一个在历史上号称“诗歌的王国”,并成为一个民族的文明最重要象征之一的国度,为什么诗人竟沦落到被人嗤笑的地步?

在“繁华如梦堪惊”中,作者提出:身为一名爱国的中华后人,你可曾认真反思:为什么要建圆明园?圆明园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在“郑和下西洋”中,作者提出,在我们的传统认识里,一直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壮举”,但与西方的地理大发现相比,“同样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壮举,为什么笑到最后的是西方人?”

《长河逆影》的创作立意契合了“以人为本”的文艺复兴精神。作者认为,一部人类的历史,说到底就是一部关于“人”的历史。作者遵循中国先秦史学大师司马迁的传世之语:“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从而使此书具备了一派“特立独行”的别样风神格调,将枯寂的历史,化为鲜活的形象与话题。

作为一部以文化立足的著作,本书的作者对现实中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人也给予了相当的关注。不论是当今热点人物余秋雨、金庸、张艺谋,还是自然与人文融合的旅游观光、艺术门类的“绘画”、“音乐”散文随笔,书中均有独出机杼的精彩笔触、精妙论述。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