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画

信息来源:2003.06.20 大河报

“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闲挂几曾停蛱蝶,频摇不怕落莓苔。根生无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里栽。”这是唐代诗人罗隐的《扇上画牡丹》诗。

在集实用、礼仪和工艺品于一身的扇上作画由来已久。日本人大村西崖著《中国美术史》专列扇画发展一脉:“扇起自三代,羽扇、蒲葵扇虽不作画,纨扇、纱扇、绫扇则往往绘画其上。汉有绘扇及七华扇,曹魏有九华扇,晋之王右军于六角竹扇作书,后赵石季龙制云母五明扇,漆画列仙奇鸟异兽于其上,刘宋有顾景秀所绘之蝉花扇,萧齐有七宝画扇,萧梁则有柳蝉山扇也。画扇至赵宋极盛行,扇画与小帧画之流行谓为宋代中一种显著之现象,亦无不可。画院之扇工,平生作扇画或小帧画进献于帝,至画壁画之时,亦依次选定,则进画样,并乞御批,是为例也。政和时,徽宗自作扇画,六宫诸邸皆竞仿其图样,故有同样之物画至数百柄者。”宋人作重彩规整画于团扇之上,传之今日的有《碧桃园》与《荷花蜻蜓图》是实证。

史书还记载唐太宗以飞白书题扇,赐予宠臣。折扇书画,将江山、花鸟微缩于咫尺之间,也有的挥洒妙楷宝迹于其上,更是扇画一类的神物和雅玩。明代宣德皇帝御笔轻染折扇一把,现存故宫博物院,是我国折扇画的物证。从此,折扇书画蔚然成风,朝野之间执扇与否、执何等样扇子、谁人作书画其上,已成为门第和士大夫社会地位的标志了。

扇画到清代更受青睐,不但材料名贵,且更为风雅:“折扇柄则象齿、檀香,甚至描写仕女,以泥金填出雪景等。制一扇,所费数金,而人必数扇,且辗转丐求名手书画,以相夸耀。”(《避兵杂记》)秦淮河上、酒肆画舫间,马香兰、柳如是、李香君的兰草扇、梅枝扇、桃花扇,青楼清风摇醒乱世须眉,钱牧斋、侯方域为之汗颜。《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借平儿之口叙出一段贾赦夺扇的奇闻:石呆子穷得连饭都吃不上,偏存有二十把旧扇子,“据二爷说,原是不能再得的,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回来告诉了老爷,便叫买他的,要多少银子给他多少。偏那石呆子说:‘我饿死冻死,一千银子一把,我也不卖。’老爷没法了,天天骂二爷没能为。”结果由贾雨村讹他拖欠官银,捕入牢中将扇子尽数抄出送入贾府。风流背后的下流,由此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