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滩区 奶业图强

信息来源:2003.06.22 大河报

■“河南省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更会成为河南奶业的“大名片”。

■在猪、牛、羊和家禽的生产加工上,河南称得上是畜牧大省,却唯独奶业在全国处于落后位置,现在我省的奶牛数量不超过11万头,而黄牛则有1300万头,不足黄牛数量的1%。

■现在的情况是,不少农户有发展饲养业的积极性,但筹措资金困难,他们总希望政府能出面解决。但实际上,政府也解决不了这么庞大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市场去解决。

“牛老板”的幸福生活

6月16日中午,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地。郑州市柳林镇徐庄的阳光奶业小区里显得很安静。小区内是一个个围起来的不大的单元,黑白相间的奶牛在院子里或立或卧,神态甚是悠闲。

该小区负责人张藏增告诉记者,现在是农忙,大部分奶农都去田里干活了,人不太好找。但他还是带我们找到一位正在忙碌的奶农。

他叫倪国建,正在指挥两三个人清理牛舍。他养了30多头奶牛,是这个小区养牛数量最多的。当被问及收入怎么样时,他谦虚地笑笑,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一旁的张藏增揭了他的“底”:现在是夏季,牛奶产量不高,但即使这样,他每个月收的奶款也有14000元~15000元,平常产量高时则有两三万元。

旁边有人代他算了一笔账,35头牛,按60%的产奶比例算,每头牛的年产量约为4吨,现在花花牛的合同收购价是每公斤1.7元,仅卖奶一项他一年的收入就是十四五万,如果再加上卖牛犊收入的四五万,一年收入就是近20万,扣除大约50%的养牛成本,1年下来他的纯收入大概有十多万。“一年挣的钱可以买辆桑塔纳啦!”旁边有人这样打趣。

其实倪国建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养奶牛,以前是在自己家里养,养来养去,最多也就十多头。2002年,位于村子附近的阳光奶业小区落成后,一种新的养牛模式吸引了他。

凭着当了几年“牛倌”所培养出来的灵敏感觉,他意识到,这种集中饲养、集中挤奶的饲养小区模式,应该是以后的发展方向。他就和村里几十家养牛户一起加入进来,现在规模是越来越大,他的奶牛数目扩充到了35头。一个人忙不过来,他就专门雇了3个四川人做帮工,从从容容做起了“牛老板”。

畜牧局长的心事

这种“公司+基地+农户”饲养小区的组建,是省畜牧局正在实施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