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奇缺商业人才?

信息来源:2003.06.22 大河报

一位外地来郑的商场老总发出这样的感慨:郑州商战表面上看这么热闹,实际上却招聘不到令人满意的商业人才,真是奇怪。

郑州号称“商贸城”,也曾以两次商战闻名全国,按说应该人才济济,但为什么没有出现一所商业“黄埔军校”,也没有随着行业繁荣形成高端人才的有序流动?

是商战徒有其名,还是竞争太过浮躁?

郑州商业并非人才济济

主持人:近段时间,郑州商界不断有新面孔出现,为本来就不平静的郑州商圈增添了不少“看点”。

郑州零售商圈的新军中,有不少是外来资本背景,他们如何看待郑州商圈?这是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们听到一位老总这样抱怨:郑州尽管以商战闻名全国,但实际上,郑州的商业人才严重匮乏,与表面上竞争的激烈程度很不匹配。

这位老总的感受具不具代表性?今天在座各位都是郑州商界的“新生代”,希望能够给我们一些新的思路。

杨旭东:郑州商业人才确实稀缺,这是我们的突出感受。在世纪联华的招聘过程中,20岁~30岁这个年龄段中真正的商业人才很少,而郑州原来的一批商业人才的年龄在45岁上下,多是计划经济下一些商场的骨干,面临新兴业态,他们在技术、观念、年龄上都不具备优势。

郑州有限的商业人才在哪里?在老的百货大厦,在已经开业的某些零售业大卖场或其他的连锁公司。但因为大多是本地企业,长期在一个地方发展,这样一来真正可以流动的人才比较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行业性的整体匮乏就会显露。

孟少军:我到郑州才半年多,来之前对郑州商业情况了解不是很深,知道有个亚细亚。真正到了郑州后,通过实际接触和操作后发现,其实郑州的商战并不像人们想像中那么激烈,也不是人才济济的。

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们通过招聘发现有几个“不多”:第一个是来的人总量不多,不像有些城市一样蜂拥而至;第二。个是来的人资深的不多,把零售业作为其“最爱”的不多;第三个就是知识结构好、高学历的人不多。在深圳,一般做到部门经理,最少应是本科以上的学历,甚至领班普遍都是本科,营业员也有本科。而在郑州,很多都是中专生甚至更低。

以前我们的想法是从深圳带来几个骨干就行了,本地能解决一大批,培养一段就上手,现在看不是这样的,你即使登了招聘广告也不一定马上就能找到人才,“能为我所用的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