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管理应体现服务本位
信息来源:2003.06.25 大河报
这几天,媒体都在讨论电影分级这个话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觉得,任何领域都需要科学而明确的游戏规则,电影管理自然也不能例外。
在中国拍电影,大概就跟在没有红绿灯的路上开车差不多,有不少电影已经拍好,可是却被取消放映权,不仅造成了制片人的损失,而且还是对有限的电影资源的浪费。我想,如果我们事先有一个科学而明确的规则,让电影的管理者和拍摄者都来遵守,这样,电影工作者拍起片子来心里有底,管理者管理起来也有法可依。
我比较过中国的电影管理规定和西方的电影分级制度。人家的电影分级制度很有可操作性,而我们的一些规定却极为笼统,几乎就没有可操作性。打一个比方吧,许多发达国家的电影分级制度像个乘法小九九,几乘几等于几都说得很明白,一看就知道,而我们的电影规定则像老师的训话,讲的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可什么才算学得好却言之不详。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电影管理部门,我们的很多管理规则都搞得很笼统,我们总是习惯于这种管理方式。
对于笼统的规定,我以前的理解是,中国的一些管理者可能都很自信:我们不用把规则搞得那么明确那么具体照样也能管理好,可我后来发现这是从管理本位出发制定的规则。因为规定越笼统,管理部门管理起来就越有回旋的余地。如果到了有规定也跟没规定差不多的地步,那么管理者的话就是规定,管理者的意见就是金科玉律。管理者回旋的空间越大,被管理者可发挥的空间就可能越小,而被管理者的空间太小了,于这个行业的发展也是大大不利的。
现在,我们仍然处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从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过渡,政府部门的工作思路也要从管理本位向服务本位过渡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目标。所以,我们必须改掉那些不科学的过于笼统的规定,这样,包括电影事业在内的各项事业才能健康快速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