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衣社碎片
第三章 泪洒南京
(一)
1931年7月底,腾杰一行三人在上海上岸。因为两年多没有回国,他们先是分成了两路。肖赞育因家事先回湖南,腾杰则和陈启宇沿京沪铁路北上,首先到如皋看望他的未婚妻陈启坤。在如皋,腾杰和陈启宇短暂逗留了三两天后,邀陈启坤一起向南京进发。
从如皋到南京不过几个小时的路程,出现在三个青年面前的,却是一幅满目疮痍的图景。
1931年春夏之交,一场空前的长江、淮河大洪水,席卷了7省205县。《中央日报》曾报道安徽灾情,“镇市荡平,田禾淹没,浮尸累累”。而《新京日报》对江苏灾情,有更详细的报道:“自7月4日起至12日止,大雨滂沱,酿成16年来未有之奇灾。”受灾最烈的却是湖北。仅江汉平原,这一年死于水患、饥饿、瘟疫的就达200万人,几乎户户丧事,家家挂白。洪水过后,千万寡妇、老人、孤儿,又面对着空了的家室、荒了的田野、发芽的种子和溺水而死的耕牛。一时哀鸿遍野。
顺长江而下的洪水,使京沪沿线“淹没田亩达百数十万……庐舍荡然,村落如海中岛屿”。虽然凄凉破碎的景况不比湖北,但灾患和死病也一目了然。流离失所的难民沿铁路延伸数百里,路上更不断有人倒毙。这些景象,重重地叩击着腾杰等三人的心灵。
南京到了,这里的洪水刚刚退去,满街还都是乞丐、饥民。城内不论哪处街角,都溢着污水和烂菜叶,苍蝇嗡嗡地飞着。一个个积善堂、施粥站的前头,都排满了望不到头的长队。空气里弥漫着一丝丝的尸臭味,不时有野狗去扒垃圾,扒出了一具具开始腐烂的尸体。大部分店铺因为担心饥民的哄抢,都紧闭着门板,大街小巷充斥着一股死亡的气息。但一到晚间,笙歌、酒色的气息,就荡漾在秦淮河边了。无数大腹便便的人,从地下冒了出来。他们粗野快活地哈哈大笑,在他们的笑声中,人力车、汽车穿梭在霓虹灯下。
然而,使他们近乎绝望的,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1931年7月,南京政权处在一片混乱、动荡、分裂中。
1927年,腾杰随着大部队进入南京时,他一路目睹的是民众质朴的笑脸,青年献身的热情。但不过1年,就是腾杰被选拔去日本前后,国民党、南京政权就开始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腐败着。
几乎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国民党就是一个带着浓厚的秘密会社色彩、大杂烩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