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失落的个人信用
《银行个人信用谨慎起步》一文引起读者对个人信用的广泛关注。我们离个人信用还有多远﹖如何打造个人信用、让诚信变为财富、让个人信用成为“经济通行证”﹖针对这些读者关注的问题,本报于6月24日邀请了部分业内人士,进行了一场“寻找失落的个人信用”的谈话。昨天,我们刊发了谈话的上半部分,今天为下半部分。
不会因噎废食 胜利曙光在前
主持人:目前,个人信用的缺失已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尝到了失信给经济带来的后遗症。困难没有办法多,我们也决不会就此因噎废食。那么,我省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情况如何?
贾桐(人行郑州中心支行调查统计处信贷登记科科长):社会征信制度分企业和个人两块。全省关于企业的信贷登记系统从1999年建立,经过不断完善,到今天逐渐走向成熟。凡是有贷款发放权的机构都加入了这个系统,我们收集有近25万户企业的信用资料,85%的贷款都在系统中显示。除了个人贷款、农户贷款外,基本上所有企业性质的贷款都在这个系统。这个系统收集的资料已经全国联网,无论外地来河南的企业或者河南到外地的企业,都能从这个系统里查出信用记录。
张树忠(人行郑州中心支行调查统计处副处长):河南建立个人征信系统已经酝酿了好长时间。2001年,省计委曾向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提出建立个人征信系统,当时向人行总行请示时,总行表示可以酝酿,但不要急于建设,要等全国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去年,郑州市也要求建立个人征信系统,目前正处在准备阶段,由市统计局牵头实施。
目前,国内部分城市已经开始进行试点,如上海、广东汕头、北京海淀区等都建立了个人信用系统。建立个人信用联网系统全国呼声都很高。国务院委托人民银行起草相关的法律法规、研究制订设计方案、酝酿起草个人信用评估办法。去年《征信法》讨论稿出台,在人行系统征求过意见。
我个人认为,个人征信系统应在总结一些试点的基础上,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法律、法规先行。在个别试点地区,已经出现涉及个人隐私问题,有些地方已为此打官司。二是政府主导。国外征信有政府主导的、有商业化征信的。考虑到目前国内的情况,政府主导征信比较有利,然后逐渐过渡到商业化。三是信息要对称。助学贷款本来是利国利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