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民工子弟学校

信息来源:2003.06.27 大河报

6月30日前,金水区将取缔辖区内的9所民工子弟学校。根据《金水区关于取缔辖区内未审批民工子弟学校的实施方案》规定,未审批的民工子弟学校被取缔后,金水区将通过在公办学校设立流动人口子弟附属教学班、租用校舍建立流动人口子弟学校等途径,从根本上理顺流动人口子女求学体制,改善流动人口子女求学条件,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校园:即将消失成历史

6月24日上午,无风,天气闷热。

从东风路左拐上文化路,南行约400米来到大铺村口。问起坐落在这里的民工子弟学校,村民们很热心:“知道知道,就在俺村西北角。”有村民给记者带路。

穿过窄窄的村路,在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口处,一个敞开的大门映入眼帘,门口旁的围墙上挂着“大铺民工子弟学校”的牌子。校门右侧盖有一间砖瓦房,房门旁有一块写着“值班室”的木牌。看门人是一个50多岁的男人,姓杨,一开口便是浓重的信阳口音。杨师傅说,这个民工子弟学校开办七八年了,生源不错,现在连小学带初中有1000多人呢,不过,到9月份就不招生了,前两天学校大门外贴了通知,说要解散学校。“孩子回家说了,学校要解散,学生要分流到市内小学。”一个来学校打听孩子学费问题的妇女对记者说,她是祭城镇农民,在大铺做生意,孩子在子弟学校上小学二年级,“俺都交了下学期的几十块钱学费,孩子不在这里上学了,也不知道学校退不退钱。”

燥热沉闷的空气中,教室大都房门落锁,空无一人,悄无声息的校园显得有些落寞。记者发现,大门西侧的内墙上挂着写有“白庙”、“关虎屯”、“黄家庵”等字样的小牌子,不知何意。杨师傅说,每天放学后,家住哪里的小学生就在哪个牌子下集合,等待父母来接。“不然就乱套了,这样挺好,孩子们都养成了遵守纪律和秩序的好习惯”。

大铺民工子弟学校,即将成为历史的这座学校给人的感觉有些沉重和茫然……

同学:你我别离两依依

走过狭窄的楼梯,记者在初中部教学楼二楼一间教室里,见到了几个初中三年级学生。教室大概有30多平方米,油漆斑驳的桌椅拥挤一片,地面满是纸屑和尘土,没有电扇,散发出腥酸的汗味。孩子们正围坐一起看书,他们说,马上就要中招考试了,抓紧时间复习复习功课备考。

记者和一个姓戴的女孩聊起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