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餐饮傍上怀旧

信息来源:2003.06.29 大河报

永不过时的招牌

不经意间,来自湖南的毛家饭店在郑州“火”了起来。

6月16日,毛家饭店在郑州的第二家分店——陇海路分店正式开张。屈指算来,此时距毛家饭店去年12月落户省会仅仅不过半年的时间。

眼看着两家分店的生意都如此红火,当初一手将其引入郑州的毛家饭店郑州连锁总店副总经理纪勤伟终于长长舒了一口气:“我们当初这步棋总算是走对了。”

据纪勤伟介绍,毛家饭店郑州连锁总店的前身是以经营海鲜为主的雅园酒家,2001年6月开业后生意也红火了一阵子,但没过多久就开始走下坡路,到后来只能勉强维持。2002年7月,他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毛家饭店欲在河南等地招募加盟店的消息,就敏锐地意识到其中蕴涵的商机。当时毛家饭店已在全国发展了30多家连锁加盟店,而且生意都十分红火。经过对柳州、芜湖、广州等地加盟店的实地考察,他最终说服老板下定决心将毛家饭店引入郑州。2002年12月14日,改造一新的毛家饭店郑州连锁总店正式开业。随后,该店相继举办了“毛主席像章展览”、“毛主席纪念网站”开通仪式等系列活动,很快在众多市民中引起共鸣。

在国内餐饮业,利用怀旧这块招牌做文章可谓由来已久。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一家名为“忆苦思甜大杂院”的饭店在北京餐饮业迅速掀起了一股怀旧风潮。随后,北京街头便陆续出现了一批诸如“黑土地”、“北大荒”等含有浓厚怀旧情绪的饭店名称。

在郑州,如果提起一家名为“老三届”的饭店,不少人至今依然记忆犹新。当年位于中原路碧沙岗公园南门外的“老三届”在省会餐饮业率先举起了怀旧的大旗,很快便风靡全城。许多下过乡、插过队的老知青,都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聚会,共同回味当年那段难忘的蹉跎岁月。

如今“老三届”虽早已不见了踪影,但后来的“阿庆嫂”和“毛家饭店”却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在省会餐饮业掀起阵阵波澜。

怀旧的背后是文化

实际上,任何怀旧招牌的背后都蕴涵着浓厚的文化情结。

有人说,“阿庆嫂”之所以能成为省会家喻户晓的餐饮品牌,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当年那出脍炙人口的革命历史样板戏《沙家浜》——这或许就是文化的魅力所在。

据说当年阿庆嫂集团董事长柳娥女士与几个朋友商议饭店名称时,有人不经意间和她开起了玩笑:“今天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