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让优秀干部脱颖而出

信息来源:2003.06.30 大河报

河南省的这次公选之所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除了规模和范围空前,还引入了高考机制,公正、严格自不必说;从3000名符合条件者中选出40人,可谓群雄角逐,优中选优。

政治,是影响社会发展的第一力量,众多精英选择从政报国,将成为政治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我们期待着——为最后的胜出者鼓掌。

■上周末 干部“高考”

6月28日清晨,当分别掌握在省公选办、省纪委和省招办3位固定人员手中的3把钥匙会齐,共同打开存卷密室后,我省历史上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范围最大的副厅级和高校校级领导干部公选考试笔试,严格而严密地按高考程序开始了。

实到参加考试的2500多人,分别来自省直、中央驻豫单位、省辖市、省属高校和省外、境外,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了两成以上。

在省实验中学、郑州七中和郑州六中三个考点大门前,部分路段实行了临时交通管制,医护工作人员和教师为应试者逐一测试体温、验证。上午8点半,考试准时开始。

省领导支树平、陈全国、王菊梅分别到三个考点巡视考场。省招办负责同志介绍,公选笔试是按普通高招考试工作细则安排的,三个考点共设105个考场,每场30人,座位是随机排定的。非常时期,每处都像高考一样,设有发热考场。上午考试公共科目,下午是专业科目考试,29日和30日,是报考高校和省直涉外部门职位的应试者进行外语基础、听力和口语考试的时间。记者在考场外看到,这里寂静、有序,监考教师每个考场两名,黑板上写着“公共科目,7页,6大题”字样。讲台上放着一些包和信封,信封内装着考生的手机。工作人员说,考场区域安装有干扰器,手机在这里没用。场外还有几位监考替补人员,他们的职责包括跟随考生上洗手间。

在郑州六中,一位监考老师告诉记者,她注意到的几个细节使她对前来参考者深表钦佩。一是整个校园没有发现抽烟的,校门口有禁烟标志,但开始她对干部们能否遵守表示怀疑,出乎意料的是,她没发现违规的人;二是郑州市的许多干部都有车,但许多人都是来回打的,他们说,怕堵了周围的交通,即使开车来的,也按交警的指挥停放在了很远的指定位置,校园周围秩序井然。

这样的考试安排和纪律,让巡视的省领导很满意。省委副书记、省委组织部部长、公选领导小组副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