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得巧”不如“碰得巧”

信息来源:2003.07.01 大河报

本报讯 坐在公交车上,茫茫人海中,王先生竟然一眼认出了五六百米之外,7天前用“掉包计”把他骗得沮丧不已的骗子。昨天,一桩“巧碰巧”的案件,让办案的民警直感叹“‘骗得巧’不如‘碰得巧’”。

王先生是外地驻郑某公司员工。为了便于开展业务,王先生6月23日到二七广场某通讯商场买手机。“买手机不买?”在门口,王先生被一个男子叫住。那男子出示了一款三星T108的九成新的手机。要价只有1000元。而商场则要价1700多元。自觉占了便宜,王先生与那男子达成交易。接过机子时,王先生开机试了试,手机显示电量不足,其他一切正常。回到家,王先生却发现那手机竟是个玩具。原来那男子用一个几乎令人真假难辨的假手机给“掉包”了。

这窝囊事让王先生几天都沮丧不已。但茫茫人海,去哪里找那骗子呢?自认倒霉吧!还得再买手机。昨天,懊丧不已的王先生坐公交车到火车站电讯城去买手机。当公交车行至福寿街时,隔着窗外细雨,王先生突然发现在郑州小商品城对面离其五六百米远的一个公交站牌前,一个穿白衬衣的男子竟是那天骗他的那小子。一阵怒火,一阵惊喜,王先生匆忙下车赶到旁边的一马路派出所福寿街警亭报案。

民警稍加盘问,那小子就招供了。民警从他身上还搜到了两个三星T108款手机。也是一真一假,那乱真的程度,连民警和记者都分不清。那名叫李幸福的骗子说,如果不是装上卡试试,他也分不太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骗子“骗得巧”,遇到王先生的“碰得巧”,也算是活该。当然,在感叹这“巧碰巧”时,办案民警还是提醒广大市民:睁大眼睛,提高警惕,莫图便宜,谨防上当。

(记者 关国锋)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